“望梅止渴”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曹操統(tǒng)率人馬去征伐張繡,經(jīng)過長途行軍,一路上都沒有遇上水源。初夏的太陽火辣辣的,將士們非常干渴,又很疲勞,行軍速度很慢,大家都不愿走。曹搡命令隊伍停下來休息,派人四出找水,但這里這里是一片荒原,沒有河流,沒有池塘,沒有水井。曹操急中生智,用馬鞭指著前面,告訴士兵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如今梅子巳經(jīng)成熟,到那里可以大吃一頓。一聽說吃梅子,士兵們馬上想到梅子的酸味,禁不住口水都流了出來,大家精神馬上振作起來,邁開大步繼續(xù)前進,終于走出了這片荒原,,來到營地,來到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
后來,人們把這種做法稱為“望梅止渴”。由于本來就是假的,根本就沒有梅林,士兵們也吃不到梅子,不能真正解渴,所以用來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但是用畫餅來安慰自己,而不是安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