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材





課文解讀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等。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散文《紅毛線、藍毛線》。
二、理解詞義
1.迂回:回旋;環(huán)繞。
2.告誡:警告勸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3.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4.震耳欲聾: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5.怒不可遏: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文中形容水勢不可阻擋的樣子。
三、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描寫兩次到壺口,感受到壺口瀑布的不同特點。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贊美中華民族寧壓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問題歸納
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來不及上岸?!币痪鋵憚e人的勸誡,有什么作用?
寫別人的告誡,側面描寫壺口瀑布,寫出了壺口瀑布之險。
2.“果然……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币痪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作用分析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之水在雨季時水勢浩大、上下翻滾的兇猛景象。
3.品析“沖進去,沖進去”的表達效果。
“沖進去,沖進去”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意思上形成遞進關系,將溝里的水勢大和急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去掉一個“沖進去”,這種水勢特點就無法表現(xiàn)出來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心還在不住地跳……”這句話是否多余?為什么?
不多余。第一次看壺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壯闊的氣勢和雄偉的形象,為下文詳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作鋪墊,也給讀者留下了懸念。
5.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壺口瀑布的?寫出了壺口瀑布的哪些特點?
通過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來寫壺口瀑布。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tài)勢、力量,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了壺口瀑布波濤洶涌,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的特點,表現(xiàn)了黃河奔騰激越的氣勢。
6.第④段連用動詞有什么好處?
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連用多個動
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奔流而下的場景,流露
出作者對其渾厚、壯闊、猛烈、凝重等特點的贊嘆、敬畏之情。
7.“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逼肺鲞@句話的表達效果。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tài)勢、力量,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壺口瀑布波濤洶涌,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的特點,表現(xiàn)了黃河奔騰激越的氣勢。
②比喻、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壺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氣勢。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寫景是為了抒情言志。常見的寫法是:
一將贊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二是在寫景時加以聯(lián)想。課文在描寫壺口水勢時,寄寓了驚嘆之情。表現(xiàn)了河水催人奮進、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
8.“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奮力抗爭?!?這句話有什么深意?
以水喻人,賦予水以人的情感,生動地寫出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精神。
9.“……這柔和的水硬將鐵硬的石寸寸地剁去”,賞析句中“剁”字的表達效果。
剁”字準確傳神地刻畫出了黃河水堅韌不屈的特點,體現(xiàn)了黃河與命運抗爭的堅強意志與不懈偉力,表現(xiàn)了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
10.結尾段有何深意?
將議論與抒情相結合,借物喻人,通過描寫黃河水寬厚的雄壯之美,抒發(fā)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贊美之情。
五、課文主題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從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賦予了黃河一種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課后思考探究
一、第一次在雨季觀看壺口瀑布,課文初步勾勒了壺口瀑布壯闊的氣勢和令人驚心動魄的形象。第二次在枯水季節(jié)觀看壺口瀑布,課文詳細描寫了壺口瀑布的雄偉、壯闊的氣勢和水的多樣形態(tài)。
作者在第2、3、4段主要寫壺口瀑布的水,在第5段主要寫“腳下的石”?!斑@些如鋼似鐵的頑物”被黃河水沖擊、塑造,從側面反映出黃河水柔中帶剛、堅忍不拔的品質。進而作者借水喻人,賦予水以“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等人的感情。借助黃河水,生動地寫出了中華民族有耐力,有鋼鐵般的意志。
二、作者寫枯水期的壺口瀑布,從三個角度進行觀察,寫出了壺口瀑布不同的特征:第3段主要寫河水在上游的特點。先以“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這便是‘壺口’”寫壺口瀑布得名的原因。然后以“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等語句,從上游瀑布的聲響、形狀、態(tài)勢、力量等方面,表現(xiàn)壺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氣勢,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從當?shù)厝藢乜谄俨嫉拿枋鰪膫让婧嫱兴髦保χ蟆?/p>
第4段從水流角度觀察,主要寫河水在龍槽壺口的“凝重、猛烈”的特點。如“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突出水勢變化之大,表現(xiàn)了黃河壯闊的氣勢。“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表現(xiàn)了壺口瀑布的凝重、猛烈。
第5段從石頭角度觀察眼前河水?!斑@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作者用“鑿”“旋”“切”等動詞和生動的比喻,逼真地表現(xiàn)出黃河水憤怒時的水流之大和力量之大,以此突出河水“堅忍不拔”的特點。
三、第2段作者第一次在雨季觀看壺口瀑布后,寫道“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感到“可怕”“驚慌”,結果“匆匆逃離”。寫這種感受的目的是為后文詳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作鋪墊,同時也給讀者留下懸念。
第3段從瀑布的聲響、形狀、態(tài)勢、力量及聽當?shù)厝苏f黑豬掉進深溝的事,作者的感受是“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寫這種感受的目的是為了完整和豐富枯水季節(jié)壺口瀑布水勢浩大兇險的形象,突出壺口瀑布水流的迅猛。
第4段寫壺口瀑布“凝重、猛烈”的特點,作者感到壺口瀑布“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寫這種感受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壺口瀑布水的聲音之美,以及顏色、態(tài)勢之美,表達出作者的喜悅欣賞之情。
第6段作者在段首直抒“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感受,目的是借黃河水寬厚的雄壯之美,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來抒發(fā)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之情。
四、課文第3、4段運用了許多準確傳神的動詞,寫出了壺口瀑布令人震撼及洶涌奔騰的氣勢。
第3段:“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中,“涌”“擠”“撞”“推推搡搡”“撞”等動詞的運用,使壺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氣勢呼之欲出?!爱敽铀@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句中的“馳騁”一詞,既呼應了前文“其勢如千軍萬馬”的比喻,又生動地描繪出壺口瀑布處的黃河水洶涌奔騰的雄壯氣勢?!八鼈冞€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中,動詞“跌”“鬧”“擠”等把壺口瀑布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寫活了。
第4段:“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中,“沖”“跌”“抖落”等動詞的運用,寫出了洪流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的畫面,突出水勢變化之大,表現(xiàn)了黃河壯闊的氣勢?!盎蜚@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中,“覓”“淌”“夾”“打旋”等動詞,寫出了黃河水流在龍槽兩邊灘壁上散開的畫面,賦予了黃河水流以生機活力。
五、示例:壺口瀑布的形成與當?shù)氐牡刭|構造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壺口一帶上部為細砂巖與泥質巖類,泥質巖類以頁巖為主,松軟破碎,易遭流水侵蝕。下部為深層砂巖,砂巖以長石砂巖為主,比較堅硬。在險峻的峽谷中,奔騰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時遇到軟硬巖石交替的地質條件,其堅硬巖石形成巖檻或造瀑層,軟性巖石被侵蝕成陡峭的階坎,急流飛越階坎,當具有一定落差時,便形成瀑布。另外,現(xiàn)代構造運動對壺口瀑布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重要影響。喜馬拉雅運動之后,這里的地殼運動一直以緩慢的抬升為主,因而水流的下切作用活躍,有助于瀑布的形成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