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帥,都是我軍的風云人物,國之棟梁,在建國后也都擔任過非常重要的職務,比如國防部長、總參謀長、空軍司令、海軍司令、外交部長、文化部長等等。
不過,要說擔任過國家副主席的開國將帥,還真沒幾個,數(shù)下來只有朱德、烏蘭夫、王震這三位。
首先,咱來看看朱德朱老總的情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主席是毛澤東,副主席共六位,包括: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
朱德朱老總被任命為新中國的副主席,也說明了他在我軍中的至高地位,沒有人可以代替。
另外,在六位副主席中,還有一位張瀾,是朱老總的老師,年輕時曾經(jīng)在四川南充縣順慶府官立中學堂任教,朱德曾經(jīng)就讀于這所學校,并在張瀾的影響下,接觸到了革命思想。
在近代史上,張瀾的資歷非常深,參加過辛亥革命、討袁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創(chuàng)建過中國民主同盟,并長期擔任民盟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張瀾作為民主黨派的代表,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與朱德師徒二人同時當選為副主席,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朱老總對這位老師也是非常尊敬,建國后經(jīng)常去看望他,幫他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1955年2月9日,張瀾病逝后,朱老總還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給予了老師非常高的評價。
1954年9月,朱老總再次當選為國家副主席,也是當時唯一一位副主席。
到了1959年,毛主席決定不再擔任國家主席的職務,那么誰來繼任國家主席呢?起初大家的意見是由朱老總來擔任,但是朱老總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不適合擔任國家主席這么重要的職務,就推薦由劉少奇來擔任。
在朱老總的推辭下,最后由劉少奇擔任國家主席,朱老總則擔任了全國人大委員長的職務。
此后,國家副主席主要由宋慶齡和董必武擔任,直到1983年6月,才出現(xiàn)了第二位擔任國家副主席的開國將帥,就是烏蘭夫上將。

烏蘭夫1906年出生于內蒙古,早年沒有參加過紅軍,也沒有參加過八路軍、新四軍,但因為在領導內蒙古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的特殊貢獻,被授予開國上將。
新中國成立后,烏蘭夫因為特殊的身份和貢獻,一直身居高位,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主席、內蒙古軍區(qū)司令兼政委等職,并在1983年成為國家副主席,也是第一位擔任國家副主席的開國將軍。
而且,烏蘭夫除了擔任過國家副主席之外,還擔任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這在所有開國將帥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連十大元帥都沒有人能做到。
到了1988年4月,烏蘭夫卸任國家副主席,誰來繼任呢?同樣大名鼎鼎,就是開國上將王震。

王震比烏蘭夫小兩歲,1908年出生于湖南瀏陽,在我軍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將,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坊間曾流傳,只有王震去見毛主席的時候可以帶著槍,足見毛主席對他的信任。
王震將軍在我軍的資歷非常深,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過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政委,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擔任過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兼政委,除了在前線抗戰(zhàn)之外,還率部進駐南泥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ǎn)運動。
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王震又擔任過西北野戰(zhàn)兵團第二縱隊司令兼政委、第一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司令兼政委,一直是我軍軍政雙優(yōu)的代表人物。
在1955年授銜時,王震被授予上將軍銜,其實當時還有一個小花絮,就是許光達在得知自己被評為大將后,感覺自己配不上大將,就給中央寫了一封信,力薦王震代替自己當大將,其中有這樣幾句話:“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勛卓著:湘鄂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zhàn)果輝煌……現(xiàn)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
當然,最后中央沒有同意,許光達仍然是大將,而王震在上將中排名第五,也不算委屈了。

新中國成立后,王震也一直身居高位,擔任過新疆分局第一書記、鐵道兵司令兼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并于1988年4月當選為國家副主席。
另外,王震將軍在1975年還當選為副總理,在開國將帥中,既擔任過副主席,又擔任過副總理的,也只有王震和烏蘭夫兩個人。
1993年3月12日,王震將軍病逝,按照他的遺愿,骨灰撒在了他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新疆天山。
(參考資料:《朱德的非常之路》《烏蘭夫回憶錄》《開國將軍軼事》《大授銜》)
——了解更多的開國將帥故事,可以看看歷史客棧的專欄,共100篇開國將帥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