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我國常用的中藥材,具有益氣、滋腎、斂肺、澀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五味子根據(jù)產(chǎn)地不同,可分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下面主要介紹北五味子的栽培技術:園地選擇選擇排水良好、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地塊,要求土壤為肥沃疏松、土層深厚、

五味子是我國常用的中藥材,具有益氣、滋腎、斂肺、澀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五味子根據(jù)產(chǎn)地不同,可分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下面主要介紹北五味子的栽培技術:
園地選擇
選擇排水良好、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地塊,要求土壤為肥沃疏松、土層深厚、通透性好、保水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栽培北五味子的園地土壤和澆灌用水要求無污染,周圍不應有污染嚴重的工廠,大氣及澆灌水要符合我國“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和“農(nóng)田灌溉水質(zhì)量標準”。
挖栽植溝
在已選好的園地挖栽植溝,平地應取南北行向,這樣植株就能夠均勻地接受陽光照射;坡地應根據(jù)地形而定,栽植行取向應與等高線平行。栽植行距150厘米,株距40~50厘米,栽植溝寬60厘米、深30厘米,表土、心土各放一邊。
肥料搭配
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混合均勻的腐熟農(nóng)家肥(豬、雞、人糞尿等)3000公斤左右、磷酸二銨25公斤。土肥回填:溝內(nèi)先填一層表土,然后把一半肥料填入溝中,再蓋一層土,把另一半肥料拌入上層土中,回填土要高出地面10厘米。
園地消毒
為更好地保證北五味子健壯生長,首先要對園地的土壤進行消毒,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
多菌靈消毒。多菌靈能防治多種真菌病害,對于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好。土壤消毒可用50%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用1.5克。
代森銨消毒。代森銨殺菌力強,能滲入植物體內(nèi),在植物體內(nèi)分解后還有一定肥效。一般用50%代森銨350倍液噴灑。
苗木準備與栽植
選擇1~2年生的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無病害的北五味子苗,栽植時間為春栽或秋栽。以春栽為例:自根向上留取5厘米的高度,進行短截后保留2個生長飽滿的芽苞,然后按株距40~50厘米進行栽植,栽植時使其根系全部舒展開后,輕輕提苗填土,踏實后澆足水,待水下沉后再覆土1~2厘米。
地膜覆蓋
栽完一行苗后,邊覆地膜邊破膜放苗。放苗時,用小刀或木棍等將苗上的地膜劃破一個小孔引苗出膜,然后蓋嚴膜口。放苗后,隨時用細濕土在苗木根部封嚴孔隙,以保持膜下的溫度和水分。
搭架
北五味子移栽定植后應及時搭架供其攀附。架材可因地制宜,架式以單面架為好。
肥水管理
北五味子在一年的生長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養(yǎng)料,基肥可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入,每株施入有機肥1.5~2公斤。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要進行三次追肥,第一次為5月下旬開花前,噴施葉面肥并施氮肥,一般株施氮肥(尿素)25~50克;第二次為6月末幼果期,再噴施一次葉面肥并株施復合肥50~100克;第三次為8月上旬,果實成熟前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液,株施復合肥50~100克。澆水則視旱情而定。北五味子為淺根系,在花期及果期應及時澆水,防止落花落果,雨季注意防澇。
修枝整形
修剪要點:一是原則上剪除病蟲害枝、瘦弱枝、過密枝和老枝;二是控制基生枝的大量發(fā)生;三是剪去短果枝,因多年生短果枝開雄花多,結果能力差,要全部剪去,并剪去4年生以上的結果枝;四是由于中果枝生長旺盛,應疏去過密的中長枝條,以利通風并促進開花結果。
病蟲害防治
北五味子在生長過程中易發(fā)生的病害為白粉病和葉枯病。一般以預防為主,春季展葉后,結合噴施葉面肥,在葉面肥溶液內(nèi)每667平方米加入80%代森錳鋅200克,每7天噴施1次,連噴3次。如發(fā)生白粉病,可用粉銹寧或甲基托布津50%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xù)噴3~4次。葉枯病可用代森鋅8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xù)噴3~4次。
采收加工
北五味子的果實在9月呈鮮紅色時便可以采摘,從果穗基部剪下,在陽光下晾曬,晴天時夜晚可任其在露水中濕潤,這樣加工的北五味子油性大、質(zhì)量好。果實量大可建烘干設施,在室內(nèi)烘干。烘干溫度不能過高,以防揮發(fā)油損失降低品質(zhì)。當干燥到手攥有彈性、松手能恢復原狀時,即為干制好。這時去除果柄、雜質(zhì),即可進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