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6個字來形容最近的手機圈,那一定是「馴驍龍,待天璣」。如今,首批搭載天璣9000的手機已經(jīng)漸次來到我們面前,而RedmiK50Pro就是其中之一?!韵潞喎QK50Pro繞不開的天璣9000,性能確實夠旗艦作為一個每天一局《王者榮耀》的
如果用 6 個字來形容最近的手機圈,那一定是「馴驍龍,待天璣」。如今,首批搭載天璣 9000 的手機已經(jīng)漸次來到我們面前,而 Redmi K50 Pro 就是其中之一。

▲ 以下簡稱 K50 Pro
繞不開的天璣 9000,性能確實夠旗艦
作為一個每天一局《王者榮耀》的佛系玩家,我對全新一代驍龍 8 還是挺滿意的。直到這幾天賽季末,著急沖分上王者才發(fā)現(xiàn),某款搭載驍龍 8 的旗艦機型,玩兩局《王者榮耀》就會鎖到 90 幀??粗鴷郎巷@示 27℃ 的溫度計,我恍然大悟:「驍龍 8 還不錯」和「天璣 9000 快來吧」之間的距離,不過是一個 3 月的廣州罷了。
作為聯(lián)發(fā)科今年的旗艦芯片,天璣 9000 的紙面參數(shù)確實不錯,臺積電 4nm 工藝制成,新架構(gòu)的 GPU 雖然與驍龍 8 還有差距,但也比前代提升了 35%;CPU 性能和功耗方面,則都要比驍龍 8 更出色。理論上天璣 9000 日常使用流暢且省電,高負載場景會略遜于驍龍 8,但對比驍龍 888+ 還是綽綽有余。
我們在室溫環(huán)境中對 K50 Pro(性能模式)進行了跑分測試,總體表現(xiàn)確實配得上旗艦之名。理論如此,實踐又如何呢?
在測試開始前,要先說明一個問題,在我們拿到 K50 Pro 后,Redmi 推送了多次系統(tǒng)更新,性能表現(xiàn)也略有差異。以下測試均基于 K50Pro 發(fā)售后的第一個版本(MIUI 13.0.6),如果大家拿到手機后,也記著在第一時間升級系統(tǒng),以獲得最佳性能表現(xiàn)。
在《原神》極限畫質(zhì)進行了 30 分鐘的測試,游戲畫面分辨率為 760×342。
每一臺旗艦機型都在宣傳《原神》60 幀穩(wěn)定運行,但 K50 Pro 是第一臺讓我實際體驗到,極限畫質(zhì)還能在 60 幀附近波動的 Android 手機。除了偶爾的劇情對話和地圖傳送跳轉(zhuǎn),幀率幾乎就是一條直線,平均幀數(shù) 55.3。30 分鐘游戲也幾乎沒有降頻,非常穩(wěn)定。
這個幀率表現(xiàn)比我想象的要好上不少,所以緊接著又進行了 1 小時的極限畫質(zhì)的《原神》測試。
可能是因為連續(xù)測試有溫度保護,這次的成績并沒有那么突出,但依然有 50 左右的幀數(shù)。而且一個小時的游戲中,K50 Pro 一直在努力的跑上 60 幀,并沒有因為溫度鎖幀。
1 小時游戲中,手機背部溫度最高達到 47.2°C,位置在攝像頭右側(cè),左手會明顯感覺到機身溫度。
想來 Redmi 也對《原神》的表現(xiàn)非常自信,這次還推出了與《原神》合作的 Redmi AirDots 3 Pro,將游戲角色可莉的形象融入到耳機設計中,與手機連接時也可以看到專屬的定制彈窗。
K50 Pro 還支持了《和平精英》的高品質(zhì)振動,X 軸線型馬達的振動反饋很清脆,當然,距離 K50 電競版的振動表現(xiàn)還有一些距離。
我們也測試了《王者榮耀》,但似乎是因為游戲版本的緣故,只能開啟到 60 幀。全程滿幀自然不在話下,但明顯沒有發(fā)揮天璣 9000 的全部實力。
總體來看,K50 Pro 上的這顆天璣 9000 處理器日常表現(xiàn)很出色,Redmi 對這塊芯片的調(diào)度也比計較激進,在高負載場景下也與驍龍 8 不相上下,略微超過了我的預期。
游戲性能出色,K50 Pro 的充電續(xù)航表現(xiàn)也很突出。在小米 12 Pro 上完成首秀的充電芯片澎湃 P1,這次也來到了 K50 Pro 上。120W 快充和 5000mAh 單電芯大電池,讓續(xù)航和充電速度一樣出色。在「設置> 省電與電池> 電池」中開啟快充加速后,實測僅用 23 分鐘就完成了 0~100% 的充電,手機最高 43.2℃,最熱點在攝像頭右側(cè)。
我們也進行了一次馬拉松視頻播放測試,從 0 點開始,中等亮度、中等音量,使用 B 站播放 1080P 流媒體視頻,早上起床,《老友記》已經(jīng)播放到了第 24 集(亮屏播放超過 8 小時),而 K50 Pro 還有不到 2% 的電量。日常使用一天綽綽有余。
總體來說,雖然沒有掛上「游戲手機」之名,但有了天璣 9000 的加持,搭配 UFS 3.1 閃存和 LPDDR5 內(nèi)存,Redmi K50 Pro 的性能表現(xiàn)也完全可以和市面上的游戲手機掰掰手腕。但要配得上「Pro」之名,僅靠性能表現(xiàn)可是不夠的。
「狠超想象」的 K50 Pro,夠狠,但不夠極致
2022 年的 Android 頂級旗艦手機,應該有什么樣的配置?我的答案是:驍龍 8/天璣 9000 處理器、2K 120 Hz 高刷屏幕、出色的影像系統(tǒng)、優(yōu)秀的影音表現(xiàn)、長續(xù)航快充,以及無線充電、屏內(nèi)指紋識別、X 軸振動馬達、防塵防水,如果外觀再出彩一些,那就更好了。
用 Redmi K50 Pro 的配置去套上面這個答案,你會發(fā)現(xiàn)它夠旗艦,但不夠極致。
首先就是外觀,K50 Pro 擁有墨?(?)、銀跡(銀)、幻鏡(藍)以及幽芒(綠)四款配?,我們手上這臺幽芒綠的深邃,三枚攝像頭呈圓環(huán)排布,但在外圈矩形框的包圍下有些中規(guī)中矩。你可以說它很適合日常使用,也可以說它的外觀略顯寡淡。
如果讓我選擇,有光刻紋理的墨羽配色應該更有魅力。
從這個平平無奇的背面回到手機正面,6.67 英寸、2K(3200×1440)分辨率、120Hz 刷新率的 AMOLED 直屏,在加上幾乎四邊等寬的邊框,這個正面算得上頂級水準。不過要記著在設置中開啟「極清顯示」,更長的續(xù)航和屏幕表現(xiàn)之間,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
K50 Pro 的屏幕同樣通過了 DisplayMate A+ 的屏幕認證,杜比視界、HDR10+ 高動態(tài)范圍、P3 色域,該有的全都有。
硬件規(guī)格夠了,軟件功能也沒有缺失。K50Pro 內(nèi)置了 1.6 萬級的自動亮度調(diào)節(jié)、真彩顯示、全局 DC 調(diào)光等功能,在使用時可以更加平滑、自然的調(diào)節(jié)屏幕亮度、色溫。不過即使有防頻閃調(diào)光(DC 調(diào)光),也不要在環(huán)境光線差的情況下長時間使用手機。
影像方面,K50 Pro 采用了三星 HM2 作為主攝的三攝組合,同時還支持 OIS 光學防抖,隨手拍攝成片率更高。這顆 1/1.52 英寸尺寸的傳感器具備像素九合一的功能,相比直出一億像素照片,合成后單像素面積可達 2.1μm 大底的 1200 萬像素表現(xiàn)更有意義。
印象中,拍攝一億像素照片,手機都要反應一會。不知是天璣 9000 的性能加持還是 Redmi 對這顆傳感器調(diào)教的時間夠久,K50 Pro 在拍攝一億像素時計算速度還是蠻快的,基本可以做到隨拍隨得。在白天用一億像素提高點分辨率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首款將一億像素和光學防抖搭配的手機,我對 K50 Pro 的手持夜景表現(xiàn)也有了一些期待。實際體驗下來,在開啟夜間模式后,手持 2~3 秒成片率很高,整體效果還算不錯,并不是單純的提高夜景亮度,天空也沒有什么噪點,但偶爾壓不住高光。
另外,K50 Pro 也支持視頻拍攝電子防抖,降低錄制時的抖動和果凍效應。不過可能是因為工程機的緣故,實際體驗下來效果一般,與未開啟防抖有提高,但差距不大。如果想用 K50 Pro 拍攝視頻,手穩(wěn)一點比開啟防抖更重要。
除了主攝,200 萬像素的微距鏡頭和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運用得當也可以拍攝出一些有趣的照片。再加上全面升級的魔法消除和支持夜景的魔法換天,K50 Pro 的相機還是很好玩的。
回到本段開頭的那個問題:2022 年的頂級 Android 旗艦手機,應該有什么樣的配置?
旗艦級別的性能、三星 2K 直屏、120W 快充+5000mAh 大容量電池、一億像素 OIS 光學防抖相機,紙面參數(shù)夠「狠」的硬件配置加上 Redmi 軟件層面的優(yōu)化、MIUI 13 的各種實用功能,讓 Redmi K50 Pro 配得上「Pro」之名,但屏下指紋、無線充電等功能的缺失,以及略顯質(zhì)樸的外觀,讓它距離極致還是差了一步。
總結(jié):K50 Pro 焊上了一扇門,天璣 9000 打開了一扇門
如果用一個詞總結(jié) Redmi K50 Pro,那就是「我全都要」。大容量電池還是快充,一億像素還是 OIS 光學防抖?K50 Pro 省去了我們糾結(jié)的時間,因為它全都有。一如前代,K50 Pro 依然延續(xù)著 K 系列的傳統(tǒng),守在旗艦的大門前,以同價位焊門員的身份,成為了 2022 年旗艦手機的新門檻。
但我對這款各項表現(xiàn)出色的 Redmi 新旗艦,還是有一些來自作為米粉的擔心:購買搭載聯(lián)發(fā)科芯片的 Redmi 手機,可以保證未來積極、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優(yōu)化更新么?
在 MIUI 12.5 增強版推送時,搭載當時聯(lián)發(fā)科旗艦芯片的 Redmi K40 游戲增強版并沒有在前兩批的名單中,在 MIUI 更新 Android 底層版本時,搭載高通芯片的機型通常也要比搭載聯(lián)發(fā)科芯片更快。小米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對此進行過解釋,一是因為聯(lián)發(fā)科平臺在準備新系統(tǒng)時分批交付,比較慢;二是廠商沒有足夠多的人力同時開發(fā)。
這其實不只是 Redmi 的問題,不說早前魅族多款旗艦機型糟糕的市場表現(xiàn),最近發(fā)布的 OPPO Find X5 天璣版同樣因為研發(fā)時間因素導致了馬里亞納 X 芯片的缺席。
高通多年布局加上與手機廠商高效的配合,讓廠商更愿意(也值得)在驍龍芯片上投入更多資源,去打造最極致的滿血版旗艦,但到了天璣這邊,K50 Pro 確實夠狠,但甜點功能(比如無線充電、防水)的缺失,讓它并沒有那么極致。
如今,高通最新的旗艦芯片連手機廠商都調(diào)侃為「破芯片」,用戶「驍龍 8 很好,但我選擇天璣 9000」的呼聲也愈發(fā)高漲。搭配天璣 9000 的 Redmi K50 Pro 在性能上確實有了不輸搭載驍龍 8 旗艦手機的表現(xiàn)。對于 Redmi 來說,K50 Pro 幾乎把所有參數(shù)都做滿,不論日常使用還是重度游戲都可以滿足用戶需求;但對于天璣 9000 來說,和 Redmi 一起焊了門之后,還需要再加把勁,在性能之外的地方與高通一較高下,打開另一扇門。
與 Redmi K50 Pro 一同發(fā)布的,還有搭載臺積電 5nm 工藝天璣 8100 芯片的 Redmi K50,除了處理器,主攝(4800 萬像素)、充電功率(67W)略有差異,其他方面與 K50 Pro 相同,這個標準版其實也挺「Pro」的,如果只是偶爾玩玩王者榮耀,想購買一款日常使用的手機,Redmi K50 也是不錯的選擇。
天璣 9000 和天璣 8100 的推出,讓聯(lián)發(fā)科在 Android 高端市場有了一席之地,但現(xiàn)在還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仍然需要更長時間的市場反饋,來推動高端的進程。
價格方面,Redmi K50 起售價格為 2399 元,Redmi K50 Pro 起售價格為 2999 元。
總結(jié)一下,功耗比和性能輸出都很優(yōu)秀的天璣 9000 熱度太高,甚至有些蓋過了這臺同樣高熱度的 Redmi K 系列旗艦手機。Redmi K50 Pro 并不是一臺只有旗艦處理器的性價比手機,屏幕、續(xù)航、充電功率等參數(shù)也足夠突出,日常使用沒有什么短板,而在你用一億像素記錄生活、20 分鐘就把手機電充滿的時候,Redmi K50 Pro 還會帶給你一些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