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債市走出了一波穩(wěn)穩(wěn)的牛市,央媽之前苦口婆心的提示長債風險,但市場選擇無視。
央媽維護利率走廊權(quán)威性遭到了戲謔,2個月內(nèi)7次喊話仍舊壓制不住金融機構(gòu)、散戶配置債券的熱情。
昨天下午1點10分,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央媽下發(fā)了60字文件:
圖片來源:央行網(wǎng)站;
央媽一改之前溫和勸阻的作風,人狠話不多,一招致勝:債市應聲下跌,30年國債期貨直線下跌,現(xiàn)券方面各期限利率紛紛上行,10年、30年期國債收益上行都超過了3BP。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央媽意欲何為?
從公告直觀表述看,此舉意欲維護債券市場穩(wěn)健運行。
對于國債借入,目前市場的主流理解:
(1)央行按當前的價格,借入國債;
(2)等收益率上行(也可以先賣出借入的券、再買回);
(3)再按之后的價格,償還借入的國債。
這種操作通常用于預期收益率上行,即預期償還時的債券價格,低于當前的價格(預期收益率高于當前)。
通俗點講,央媽下場引導債券利率重回合理收益區(qū)間,目的是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國內(nèi)金融市場,特別是債券貨幣市場的穩(wěn)定性,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
債券基金一片哀鴻
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昨天債券基金的凈值一片“綠油油”:ifund分類中,短債基金共有765只,昨天有501只基金收負,65%的短債基金賠錢;中長期純債基金有2705只,2355只基金收負,單只基金最大跌幅在0.70%以上。
單日的收益波動讓基民脆弱的神經(jīng)再次緊繃起來:債災又要來了?
放心,債市基本面并沒有根本變化,單日市場波動不會造成基本趨勢的改變。
廣大基民需要對所投基金進行準確定位:長債基金的持有周期至少在1年以上,投資目的是獲取較為穩(wěn)定的票息收益;短債基金的持有周期在3-6個月,投資目的是短期流動性管理。
根據(jù)自身投資目標進行合理的基金配置,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寵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