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潭,編輯:小市妹
作為一家芯片代工廠,要想供貨國內90%以上的新能源車企,覆蓋超80%的風光儲新能源終端,登頂中國最大車規(guī)芯片代工廠,需要多少時間?
芯聯集成給出的答案是——5年。
這家芯片領域的新兵(獨立發(fā)展算起),在新能源澎湃發(fā)展的時代跑出了加速度,并能在行業(yè)下行周期逆勢成長,著實令外界側目。
憑借快速的技術迭代,獨特的商業(yè)模式,一站式代工服務,聚焦新能源、智能化、物聯網,瞄向模擬芯片的星辰大海,芯聯集成已成為中國芯片產業(yè)崛起的新力量。
【逆勢增長】
提起芯片代工,一般會想起臺積電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尤其是臺積電攜3納米制程優(yōu)勢,俘獲了蘋果、高通、英偉達、AMD等大廠的青睞,并于近期反超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為美股第7大上市公司。
不過,臺積電代工的芯片基本屬于數字芯片,下游應用于AI服務器和消費電子。而功率器件、模擬芯片等領域亦有巨大空間。
尤其是隨著電動汽車、風光儲能以及新型電網等行業(yè)的爆發(fā),作為電能轉換與應用的核心芯片,IGBT等功率芯片迎來了發(fā)展紅利期。甚至有人將其稱作,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與此同時,在卷性能的背景下,800V高壓平臺已成為新能源旗艦車型的標配。以碳化硅(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功率半導體技術已成為技術升級的重要方向,加上高功率密度SiC先進封裝、高效電磁等方案,汽車效能進一步提升,同時增加續(xù)航里程。
成立僅5年,芯聯集成就躍升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車規(guī)級IGBT芯片和模組代工廠,同時也為多家頭部新能源車企代工碳化硅芯片。速度之快,令外界側目。
相比臺積電極限追求單位面積內晶體管數量的擴充以提升芯片性能。芯聯集成的工藝主要為成熟制程,但這并非不先進的產能,反而憑借技術迭代,芯聯集成熨平了芯片行業(yè)的周期波動。
2023年,公司8英寸功率器件晶圓代工產品量價齊升,單價同比提升4.59%。帶動2023年公司營收逆勢增長15.59%至53.24億元,而2019年這一數字為2.7億元,也就是說通過4年時間體量增加了19倍。今年一季度繼續(xù)延續(xù)成長勢能,實現營收13.53億元,同比增長17.19%,虧損幅度大幅收窄。
芯聯集成聚焦“車載、工控、高端消費“三大市場。公司此前名為中芯集成,隸屬于中芯國際,其模擬芯片團隊主要側重MEMS(微機電系統(tǒng))和功率器件。
2018年完成獨立拆分,彼時,埃隆·馬斯克帶領特斯拉Model 3正式量產,引發(fā)了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浪潮。芯聯集成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市場潛力,于是決定進軍車載功率器件。前瞻性的布局,讓公司領先競爭對手一個身位。
3年后,國內新能源車開始爆發(fā),公司成功抓住產業(yè)發(fā)展以及國產替代的紅利,車載業(yè)務貢獻度從2021年的4%躍升為2023年的47%。帶動公司業(yè)績連續(xù)站上新的臺階,并成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
目前,投資者擔憂的地方主要在于盈利能力,2023年公司虧損近20億,不過今年一季度已經大幅收窄至2.42億元。
但也要考慮到,芯聯集成前期花費了大量資金采購設備,每年保持高強度研發(fā),2023年研發(fā)投入15.29億元,占營業(yè)比例高達28.72%,遠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而且,公司采用5-10年折舊的會計準則,相對激進,前期會拖累公司利潤表現。當前,部分設備正退出折舊期,不利因素正不斷消弭。
2023年,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26.14億元,同比大增95.93%,剔除折舊及攤銷費用后,實現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9.25億元,同比增長14.29%,資產負債率也已下降至50%以下。
因此,芯聯集成真實的盈利能力要好很多。
【獨特模式】
芯片領域巨頭環(huán)伺,市場環(huán)境變化極快,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考驗著每一家企業(yè)的經營智慧。
不同于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安森美等巨頭們采用的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以及Fabless(無工廠)模式,也不同于傳統(tǒng)的Foundry(代工廠)模式,芯聯集成提出了貨架理論,以滿足迅速成長的中國終端需求。
這是一種獨有的商業(yè)模式,即提供一站式系統(tǒng)代工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一個貨架,提供柔性的服務,靈活開放,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這種定制化、開放式的服務,使其擁有了超越IDM和普通代工的差異化優(yōu)勢和稀缺性。
目前,國內的清純半導體、瞻芯電子及眾多碳化硅初創(chuàng)公司基本都效仿國際巨頭采用IDM模式,集IC設計、工藝研發(fā)、生產、封裝測試為一體。這樣的優(yōu)勢是產業(yè)鏈長,利潤高,劣勢是不夠靈活,對變化莫測的市場適應能力較差。
芯聯集成有自己的方法論——“不做 IDM,而是發(fā)展系統(tǒng)代工模式”。既擁有設計、制造、測試、封裝等全部環(huán)節(jié)的能力,也可以只做其中任意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芯聯集成更容易和想自己設計芯片的汽車客戶合作,也更能適應追求配置個性化,產品研發(fā)大幅縮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
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3年,芯聯集成位居國內SiC器件出貨量第六位,前五名全是清一色的海外企業(yè),包括意法半導體、英飛凌、Wolfspeed、安森美和羅姆。
但這些海外巨頭習慣于售賣標準化、高毛利的產品,而芯聯集成更能適應市場變化,其對客戶的粘性也大幅提升。
當前,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等頭部車企都與芯聯集成建立合作關系,同時芯聯集成與國家電網南瑞半導體深度合作,并和寧德時代、陽光電源成立芯聯動力公司。
芯聯集成還致力于成為最懂應用的晶圓廠,在車廠規(guī)劃階段,就與客戶一同基于終端需求和痛點,定義新一代產品。
這樣一來,公司競爭力大幅增強,覆蓋超90%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進入80%以上的風光儲新能源終端。
通過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芯聯集成扛起了國內數?;旌舷到y(tǒng)芯片領域追趕世界先進的大旗。
【星辰大?!?/strong>
芯聯集成以IGBT車規(guī)級芯片起步,但并不局限于功率半導體,并已經擎畫了SiC(碳化硅)第二業(yè)務曲線,和模擬IC第三增長曲線。
截至2023年底,公司擁有兩條8英寸硅基晶圓月產17萬片,12英寸硅基晶圓1萬片/月的產能。IGBT出貨量位居國內市場第一,也是國內最大的車規(guī)級IGBT制造基地。IGBT已成為公司業(yè)績的壓艙石。
當前,傳統(tǒng)的IGBT迎來一場革命,相比硅基 IGBT,碳化硅MOSFET損耗更低,尤其在800V高壓平臺中,節(jié)省高頻模式下電能損耗,增加純電里程。在特斯拉帶動下,800V平臺更傾向于使用碳化硅功率器件。
Yole預測,到2027年,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將達62.97億美元,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規(guī)模將達到49.86億美元。
意法半導體仰仗與特斯拉結盟,占據全球40%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憑借靈活獨特的商業(yè)模式,芯聯集成掀起國產替代的旋風。
目前,公司SiC站住國內領先優(yōu)勢,SiC MOSFET中國廠商中出貨量第一,最新一代1200V SiC MOS達到業(yè)界領先水平。并在建設國內第首條8英寸碳化硅器件研發(fā)產線,目前工程批已下線,預計明年實現量產線通線。在電動車卷性能的背景下,公司產品將持續(xù)放量,預計2024年SiC產品將貢獻10億元以上的收入。
通過技術驅動,公司持續(xù)打造新的增長引擎。自2017年以來,公司每年切入新的產品領域。比如,從2021年起投入SiC MOSFET芯片、模組封裝技術的研發(fā)和產能建設,僅用兩年時間完成了3輪技術迭代,技術突破到量產遠快于國外同行。
之所以能夠如此之快的迭代,根基在于經過多年深耕,芯聯集成可以提供國內稀缺的BCD 120V車規(guī)G0工藝平臺和55nm BCD工藝平臺,應用覆蓋車規(guī)和高端工控及計算中心,且擁有業(yè)內特有的集成工藝技術平臺BCD+ eflash (SST),IPS(BCD+MOS)和 BCD-SOI。
這為公司進軍模擬芯片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受益于汽車電子、能源革新和AI算力需求的井噴,全球模擬IC市場規(guī)模有望在2027年攀升至445億美金,年復合增長率達7%。
模擬芯片領域誕生了德州儀器、亞德諾、英飛凌等世界級巨頭,前景極為廣闊。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但模擬芯片自給率僅有12%,打破海外依賴癥極為緊迫。
CPU、GPU、存儲芯片等數字芯片的競爭邏輯是遵循摩爾定律,不停歇地突破技術極限,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每年砸下百億美金,鑄造極深的壁壘,造出別人造不出來的先進芯片。這一領域贏家通吃,護城河極深,后入局者幾乎無法實現趕超。
而模擬芯片的制造門檻沒有這么高,因此行業(yè)快速卷入價格戰(zhàn)。芯聯集成的理念是打造技術溢價,通過快速迭代,不卷價格卷技術。
公司秉持“走一步,看三步,每年進入新的技術領域”的思路,先后進入車規(guī)級功率器件(IGBT、SiC MOS),業(yè)務緊跟市場需求,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共同成長,享受市場增長紅利。
模擬芯片產品種類繁多,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yè)、能源、消費等領域。B級汽傳統(tǒng)燃油車型模擬芯片的用量約在160顆,電動車型則上升至400顆,C級電動車則要超過650顆。
新能源汽車、能源革命、AI算力的爆發(fā),都在不斷催肥模擬IC市場規(guī)模。公司在模擬IC領域已經布局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等行業(yè)。
相比數字芯片,模擬芯片不太燒錢,但耗人,極度依賴工程師的經驗,就像老中醫(yī)一樣,需要不斷的揣摩。定制模擬芯片的研發(fā)周期長,盈利穩(wěn)定,替換成本高,行業(yè)巨頭ADI約有一半的收入來自于推向市場十年以上的產品,TI和ADI的毛利率都高達60%以上。
由于需要依賴經驗積累,模擬芯片廠商的競爭力、收入規(guī)模與產品的品類積累相關性很強。TI擁有超8萬種型號,近百年的積累,英特爾的型號數量和其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這也是芯聯集成需要每年入局新產品的一個內在邏輯。在切入模擬IC領域,公司也緊盯市場增量大蛋糕,比如時下火爆的AI。
AIGC井噴帶來AI服務器需求量的暴增,AI服務器中的電源管理芯片價值是普通服務器的3 倍到10倍,其中的DRMOS(主板節(jié)能技術)占整體價值的80%。
憑借低壓大電流BCD技術,芯聯集成可幫助AI服務器現更高密度電源管理方案, 滿足大電流開關,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借助新的增長引擎,公司預計2026年跨過百億關口,相當于三年翻倍。
目前,根據NE時代統(tǒng)計,一季度芯聯集成的模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超過了斯達半導,根據芯聯集成24年預計實現碳化硅收入10億看,相當于一個天岳先進(主營碳化硅襯底),但芯聯集成目前市值不及后兩者相加的七成,芯聯集成亟待價值回歸。
第一曲線夯實基礎,二三曲線及更多的業(yè)務線條的打造,芯聯集成將在模擬芯片的星辰大海中盡情遨游。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yè)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