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guī)硪豢?014年1月上牌的日產天籟,這款天籟也是特別的經典,同時我們先研究一下日產天籟的故事以及最新天籟的區(qū)別在雅閣和凱美瑞相繼完成換代以后,全新一代日產天籟也來到了我們面前。這一代天籟有一點特殊,它的中文名還是叫天籟,但是英文名從

給大家?guī)硪豢?014年1月上牌的日產天籟,這款天籟也是特別的經典,同時我們先研究一下日產天籟的故事以及最新天籟的區(qū)別
在雅閣和凱美瑞相繼完成換代以后,全新一代日產天籟也來到了我們面前。這一代天籟有一點特殊,它的中文名還是叫天籟,但是英文名從“Teana”改成了“Altima”,而Altima正是美版天籟的名字。東風日產又將新一代天籟稱為第七代,因為他們把前三代風度和國產化之后的三代天籟算在了一起,而美版則稱為第六代,底盤代號L34。
第七代天籟的外觀設計和上一代有較大差別,采用了Vmotion 2.0設計,運動化取向非常明顯,機蓋上加入了四條棱線,前臉的V字做得比較大,但是不算很突兀,車身做寬做矮了,車頭向下沉,給人一種俯沖的感覺。C柱以后做了一條類似于懸浮式車頂?shù)那€,和立體式的尾燈相呼應??傮w來說,第七代天籟有點像斯文版的西瑪,在沉穩(wěn)和運動之間把握得比較好。
這一代天籟取消了2.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QR25DE),取而代之的是一臺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fā)動機(KR20DDET),也就是第二代QX50上那一臺。這個2.0T發(fā)動機搭載于高配車型,用更小的排量去兼顧以前3.5L和2.5L車型的需求。在雅閣、凱美瑞換代以后,美版2.0T雅閣和V6凱美瑞都沒有引進,天籟就成為了日系三杰在中國唯一擁有2.0T發(fā)動機的車型。
這臺2.0T的天籟零百加速成績可以達到6.4秒,在同級當中已經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表現(xiàn),比雅閣和凱美瑞都要快,百公里剎停的距離為36米左右,同樣是一個非常領先的成績。對于動力需求并不強烈的消費者來說,2.0L自然吸氣的版本也非常合適,這一代2.0L的車型調高了動力輸出,改善了油門踏板的邏輯,在起步階段沒有上一代車型那種竄動的感覺,雖然動力并不強,但是應付城市和高速路況完全沒有問題。
CVT變速箱對于2.0T發(fā)動機來說,在急加速的時候還是會出現(xiàn)輕微的打滑感,但是日常行駛當中,這種體驗并不會頻繁出現(xiàn),反而是踩下油門踏板以后,渦輪遲滯和CVT稍微遲緩的反應速度會比較容易感覺出來,這也就是CVT變速箱的一個特性,它還是更適合漸進地提速,而不是一腳油門下去就有強烈的推背感。
懸掛調校會比上一代天籟更加緊致,但是本質上還是一臺天籟應有的水平,取向依舊是偏向舒適,在過一些減速帶和坑洞的時候,緩沖和震動過濾都非常優(yōu)秀,沒有什么生硬的感覺??梢哉f這一代天籟是在保證舒適性的前提下,把底盤的支撐性稍微增強了,效果很符合現(xiàn)在的趨勢,日常開好像有點運動,但是大部分時間又很舒適。
內飾部分的改變不是特別大,中控屏幕從中間改成了放在上方的懸浮式,屬于常規(guī)做法,空調控制系統(tǒng)也變得更簡潔明,排擋桿附近則基本保持上一代的布置,檔桿前面的儲物空間開闊了很多,取放物品很方便。另外一個變化就是方向盤改成平底,增添了一點運動感。除此以外,無非是高配車型會有多一點軟質材料以及拼色設計,低配車型就可能是全黑內飾,硬質塑料也多一些。
值得吐槽的是這個中控屏幕,尺寸不大,觸控的反應比較慢,不是太跟手,分辨率不高,觀感不算太好,雖然內置了很多APP,但是UI設計比較陳舊,也不支持Apple Carplay,中配以上車型會支持Nissan Connect。
天籟一向都以舒適性著稱,這一代天籟依舊延續(xù)了這種良好的傳統(tǒng),前后排的座椅設計都是同級標桿,后排座椅的填充比前排更柔軟,但是形狀設計又很合理,不會缺乏支撐感。后排的空間并沒有比上一代增加太多,如果坐姿比較直的話,高配車型上為了放置后排的天窗,頭部空間還會有點不足,還好天籟后排座椅的靠背角度比較舒緩,后背靠在椅背上,頭部空間就很充裕了。
后備箱的空間足夠大,可以應付日常的使用需求,不過中國版的天籟取消了后排座椅可放倒的功能,稍稍缺失了一點擴展性。
給大家?guī)硪豢?014年1月上牌的日產天籟,雖然和最新款有很大的差異,但是經典!
2014年1月,日產天籟,自動2.0豪華版,帶天窗,雙電動真皮座椅,導航.倒車影像,多功能方向盤等功能,配置豐富,保養(yǎng)的到位,車況完美
歡迎大家對這款天籟提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