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和腸鏡,在所有檢查中,是很多患者都會拒絕做的兩個檢查,因為整個檢查過程太過痛苦,多數患者在檢查完成后,都表示不愿嘗試第二回。這種情況在以前是很多見,可是現代醫(yī)療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升,胃腸鏡檢查并不是傳統(tǒng)的檢查方式了,已經增加了一種方式,
胃鏡和腸鏡,在所有檢查中,是很多患者都會拒絕做的兩個檢查,因為整個檢查過程太過痛苦,多數患者在檢查完成后,都表示不愿嘗試第二回。這種情況在以前是很多見,可是現代醫(yī)療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升,胃腸鏡檢查并不是傳統(tǒng)的檢查方式了,已經增加了一種方式,就是無痛模式。
為緩解患者出現的不適,出現了無痛胃腸鏡檢查,就是在進行胃腸鏡檢查之前,進行全麻的,在檢查時就不會產生任何的不適。這樣的檢查方式,患者基本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無痛真的比普通得好嗎?來跟你實話實說,可能與你想象的有點不太一樣。

胃腸鏡檢查,選擇無痛的好,還是普通的好?
這個其實沒有標準的答案,要根據不同情況去做選擇,如果只是常規(guī)的體檢,在這里必須說一下真心話,沒有必要選擇無痛,普通的胃腸鏡檢查其實更好,因為無痛胃腸鏡檢查,對醫(yī)生的專業(yè)度要求特別的高,這樣才能避免意外的發(fā)生,對于疾病的判斷也會更加準確。
為啥說要去醫(yī)生的專業(yè)度更高,主要在于麻醉后,患者不能與醫(yī)生相互配合,只能靠醫(yī)生去進行多方位的調節(jié),畢竟胃腸鏡檢查,是通過一根長長的鏡子來進入到胃腸道的,而它進入到其中進行疾病診斷,沒有那么的簡單,需要準確判斷胃腸道情況,就要先找準位置,在找位置期間,就需要一定的技術。
如果不能一下到位,就很可能在調整的過程中發(fā)生風險,如果患者的意識是清醒的,還能通過交流,有一個好的配合,不必醫(yī)生自己去調整,但無痛的情況下,患者是不知情的,完全就靠醫(yī)生一個人去進行,所以說對技術考驗比較大。
還有一點需要明白,就是做無痛的,比普通的耗時也要長,且需要考慮麻醉劑存在的風險性,就這兩點而言,就值得考慮了。當然,對于一些反應比較大的患者,無痛自然是比普通的要好一點,但對于沒有這個顧慮的人,選擇普通的會更好。
其實普通的胃腸鏡檢查,也沒有那么的可怕,只是有些患者反應比較大,適應能力較差而已,而且,在于健康面前,有一點的不適是可以忍受的,如果對于麻醉不受用,還不得做普通的,要了解清楚,胃腸鏡檢查與鋇餐是不一樣的,不能相互替代,畢竟能夠判斷出的疾病是不一樣的,若胃腸道存在嚴重病變,只是做鋇餐根本達不到深層次的篩查,為了健康考慮,也不應該顧慮那么多。
那么,哪些人必須要做胃腸鏡檢查?
中老年人每年需做一次
40歲以后,是胃腸道疾病的爆發(fā)時期,年齡越大越容易受到胃腸道腫瘤的青睞,為降低患病幾率,就需要中老年人群每年定期做一次胃腸鏡,不要覺得痛苦,大多數人對胃腸鏡的恐懼,都是來自于道聽途說,沒有真正的體驗過,只是聽別人的敘述,卻不知道有些人的說法是夸張的,雖然普通胃鏡會有些許的不適感,卻是短暫的,且可以忍受的,對身體沒有嚴重影響,再者說還可以選擇無痛的。
因此,建議在40歲后每年做一次胃腸鏡,如果家族中有癌癥病史,或者胃腸道病史,本身就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最好也是能每年定期去做一次胃腸道檢查。
長期貧血的人需做胃腸鏡
如果已經確定是慢性的貧血,倒是不用做胃腸鏡檢查,需要注意的是不明原因的長期貧血,這種長時間的貧血,可能與小腸間質瘤有關系,因此需要早點做胃腸鏡檢查,排查一下原因,若是有關系,也能及時的進行治療。
小腸內發(fā)生間質瘤,會堵塞上段空腔,在不斷地發(fā)展過程中,會導致表面糜爛而出血,也就會引起貧血癥狀,其實這是身體給出的提醒,只是沒有被當回事,如果你有長期的不明原因貧血,建議去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身體長期有明顯不適或異常變化需要做胃腸鏡
身體上的每一個變化或者說不適,都不是偶然出現的,大多都是有原因的,在一次次出現后,就不應該當做是小事來處理,及時的排查原因才是正確的。需要做胃腸鏡檢查的不適或異常表現,則會有吞咽困難、腹部疼痛、打嗝、腹脹、反酸、大便異常、面色異常,這些表現長時間出現后,就要引起注意,最好能早點做胃腸鏡檢查,以免病情拖延至嚴重,早做檢查也能早點治療。
在必要的時候,胃腸鏡檢查還是應該要早點做的,不能因為聽別人的說法,就對胃腸鏡產生恐懼,不自覺地就去抗拒胃腸鏡檢查,畢竟有些病癥通過其它的檢查并不能有效判斷,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的了解,能夠對胃腸鏡有更多的認識,在需要做的情況下,不要總是退縮,而且,對于無痛胃腸鏡,也要有個全面的了解。
參考資料:
1. 《關于胃鏡,你應該知道這些事兒》·丁香醫(yī)生·2015.9.1
2. 《長期貧血做個胃腸鏡》·健康時報·2009.4.6
3. 《老人做胃腸鏡很有必要》·健康時報·201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