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這樣說: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如果說不上愛對愛錯,應該算什么?《蝸居》中的海萍用自己的實力啃老,扯下了自由戀愛的“遮羞布”,那就是無愛無房之下的自私與瘋狂啃老。這是步入婚姻中貧賤夫妻的悲催生活,也是無錢無愛的
有句話這樣說: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如果說不上愛對愛錯,應該算什么?《蝸居》中的海萍用自己的實力啃老,扯下了自由戀愛的“遮羞布”,那就是無愛無房之下的自私與瘋狂啃老。
這是步入婚姻中貧賤夫妻的悲催生活,也是無錢無愛的中年夫妻,生活真實的寫照。
高材生海萍的啃老生活
海萍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不僅學習刻苦,而且模樣也好,與蘇淳在大學開始戀愛,經(jīng)過自由戀愛的甜蜜,而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畢業(yè)之后的生活,跟海萍預想的完全不一樣,既沒有擺脫那個原本打算過渡一下10平方米的出租房,而且從結(jié)婚到生子,一住就是5年,還是沒能買起新房。
所以海萍只能充當一個不孝女,而不斷逼著老公蘇淳回家要錢買房。海萍當然知道蘇淳家并沒有什么錢,而且還有一個精神病人的舅舅需要養(yǎng)活,這時讓蘇淳不僅不往家拿錢,反而伸手要錢買房,是她的自私。

在暫時買不起房子的情況下,海萍只能靠啃老活著,先是啃自己的父母,讓母親把孩子帶回老家去養(yǎng),理由是開銷太大。
等母親同意帶著孩子走時,海萍頓時帶著解脫的神清氣爽,不過悲催的是見到自己的寶寶了,而且為了省錢只能一周打一次電話,一年只回家一次。
海萍的母親也忍不住抱怨自己是時代的犧牲品時,海萍就忿忿不平地想,跟她比,她母親那點不順算什么呀。
作為海萍來說,她太想在老家父母家蹭吃蹭喝,然而卻貪戀城市的繁華,只不過卻沒有立身之地,這不是她夜夜兩點入睡非考重點大學的期望目標。
所以海萍一定要買套房子,哪怕壓榨所有的親人的錢,也得買,她不僅逼蘇向父母要錢,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妹妹也是不帶商量地要錢。就像她對丈夫說的:
我對我父母比你父母狠多了。除了大刀闊斧地割,還要細水長流地割。我父母比你父母還要慘。
你看,這就是海萍為了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斷擠榨雙方父母一輩子節(jié)省下來的錢,算是父母終于把她養(yǎng)到大學畢業(yè)工作,想歇歇的時候,卻反手就是一個啃老族。
甚至在海萍眼里,認為啃老是時尚,是父母價值體現(xiàn)的最佳途徑,只能說這是海萍的自私之處,以及精致的利己主義思想。
對于父母來說,真的沒有義務幫助已經(jīng)成年的子女。只不過海萍認為犧牲掉父母的利益,起碼還能保護自己和兒子的利益,從這也能看到海萍的極端自私。
海萍自私的背后,是被生活逼到無處可逃的無奈
但話說回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海萍也的確是被生活逼到了絕路,半點都不由自主,只因為活在當下,真的是太難了。
盡管海萍和丈夫蘇淳都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生,但隨著年紀的增大,隨著職業(yè)瓶頸的到來,兩人拿的工資并不高。
更何況已經(jīng)海萍生了兒子,但卻因為沒有地方住,只好把兒子放在老家兩年多還沒有接回來,這也是她決心買房的主要原因。
反觀海萍也是真的很難,每天為了省錢不舍得買菜,就吃一點白面條,一吃就是一周,吃得自己和丈夫都反胃了,而丈夫抗議道,我想吃點好的,不想再吃白面了。
而他眼里的好的就是方便面,他認為起碼料包里還有一絲牛肉。這是30多歲的海萍與蘇淳的真實蝸居生活,沒有錢沒有愛,只有剩下的各種湊合。
因為兩個人整天為了省錢而斤斤計較,也因為房子太小,沒有隔音,海萍和蘇淳這對中年夫妻,很久都沒有過夫妻生活了。
每當蘇淳暗示妻子早點睡的時候,很希望妻子能理解一下自己的用意,但海萍一心撲在房子和省錢上,對丈夫身體的需求壓根不理會,他們是這樣溝通的:
不要,一動地板就咯吱咯吱響,哪有心情。
可是海萍我覺得我都快成風干的木乃伊了!一個月連一次機會都沒有,我們才多大??!你這不是壓抑人性嗎?
沒有房子才是壓抑人性呢!飽暖思淫欲,你吃著面條,連和尚都不如,還有這心思?溫飽以后再說吧。
這就是貧賤夫妻的悲哀,因為沒有錢,所以腦中天天想的就是省錢,什么性生活,什么夫妻恩愛,什么精神享受或靈魂需求,在衣食住行面前都是泡沫。
這就是自由戀愛之下,才子佳人被扯下的“遮羞布”,無愛,無性也無錢,省錢才是生活的主宰。
當房子成為壓倒一切希望的“墳墓”
為了省錢買房子,海萍生完孩子三個月就趕緊去上班,一來怕失業(yè),二是實在缺錢。她漸漸覺得不公平,她一個高才生,怎么會淪落到為了房子而變成一個又吵又鬧的中年潑婦,甚至變成一個不孝順的啃老族。
這不是她的本意,但又是她不得不做的選擇,因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點她是自私的,她的自私在于不要讓自己的悲劇重演在兒子身上。
作為海萍來說,她可以幾年不買衣服,一年不買化妝品,長期吃白面,省一切可以省下的錢,但她無法忍受的是與兒子的分離,她無法忍受的是無法陪伴兒子長大,缺失孩子童年的陪伴。
所以這時的房子成了壓倒她的“墳墓”,為了掙脫,她可以損害所有人的利益,她可以犧牲掉妹妹海藻的幸福,可以要求海藻晚點結(jié)婚,當然也對海藻為了幫她籌錢,委身于宋思明,而保持沉默。
同時,為了房子海萍也嫌棄著與自己相戀相愛數(shù)十年的男友蘇淳,從最初的自由戀愛,如膠似漆到后來的無愛無性與大吼小叫,這時的海萍既可恨又可憐,但更多是讓人唏噓。
是什么讓一個明媚的少女,變成了一個蓬頭垢面,又尖酸又刻薄的啃老族?是什么讓一個窈窕少女,變成一個蠻不講理,腰如水桶的中年婦女?
是窮,是缺錢的生活,是沒有房子的不安全感,是努力了二十幾年后的無處安身,其實讓海萍變得面目可憎的不是別人,而是生活本身,是貧窮帶來的多米骨牌效應,讓她的整個人,整顆心都被缺錢折磨得無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