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長假,朋友們一直會問,春節(jié)的假期你會到哪里玩?我想都沒想,認真地說:在家擼貓,睡覺。不養(yǎng)貓的朋友一臉震驚,養(yǎng)貓的朋友笑而不語。家有貍奴,不亦樂乎。在家抱著貓享受時光的時候,翻看著這本《貓苑·貓乘》,這是清初時期的文人黃漢和王初桐收集整理
春節(jié)長假,朋友們一直會問,春節(jié)的假期你會到哪里玩?我想都沒想,認真地說:在家擼貓,睡覺。不養(yǎng)貓的朋友一臉震驚,養(yǎng)貓的朋友笑而不語。
家有貍奴,不亦樂乎。
在家抱著貓享受時光的時候,翻看著這本《貓苑·貓乘》,這是清初時期的文人黃漢和王初桐收集整理的我國古代人養(yǎng)貓的一些小百科。包括了貓的品相,生活特點,習性,還收錄了我國古代名家的詩詞名作,民間流傳的靈貓趣事與傳說。
《貓苑》是以黃漢的《翁云草堂》刻本為藍本,整理而成。黃漢也是愛貓成癡的謙謙君子,被稱為著名的貓癡。他寫下這本《貓苑》,也是因為他找不到專門寫貓的古典文集,所以他仿照古人的《虎薈》《蟹譜》等作品,收羅了民間的古今典故,寫成了這本專門說貓的文集。《貓乘》的作者黃初桐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將養(yǎng)貓那些事兒分門別類地整理成八個部分,讓喜歡貓的人能夠有一本專門的文集可以參考查閱。

兩本作品匯集在一起,一共有808個關(guān)于貓咪的小秘密。讓我們跨越千年,了解古代人養(yǎng)貓的奇聞軼事,經(jīng)典傳說,和那些關(guān)于貓咪的經(jīng)典詩句。
1 相貓
古人會從形象,毛色等方面給貓咪進行品相,進行種類的分類。
黃漢說:闊口者為貓,尖嘴者為貓貍。而我們的本土品種大部分都是貓貍。這些貓有屁股香香的靈貓;捕鼠能手玉面貍;像老虎一樣的淺毛貓被稱為虎竊毛;貓頭魚尾的海貍;像招財貓一樣的三足貓;還有虎貍,九節(jié)貍,四耳貓,獅貓等等。都是根據(jù)貓咪的形態(tài)特點進行的分類。
根據(jù)貓咪的毛發(fā)形象,古人也給貓咪起了很好聽的品種名字。如:掛印拖槍,形容白貓身黑尾巴;烏云蓋雪,形容背部黑色,肚子和四只白色的貓咪,玳瑁斑就是三花;金被銀床,黃色的身體和白色的肚皮,就是今天我們說的橘白貓;只有四只腳是白色的貓叫踏雪尋梅,就是我們非常喜愛的白手套,起司貓。
看到這些,我也非常的激動。馬上和我們家的主子們對號入座,看看自家貓的品相如何。兩只黃白色的“金被銀床”,純白色藍眼睛的女王,還有一直大橘。
橘座在家坐鎮(zhèn),當然也要查查在古人眼里橘貓是什么樣的水平。在《相貓經(jīng)》中說:貓之毛色,以純黃為上。金絲褐色者尤佳,故云:“金絲褐色最威豪?!惫?,橘座就是橘座,從古至今都是王者的存在。
2 關(guān)于貓的那些傳說
從古至今,人類都會覺得貓咪是非常有靈性的物種,他們能夠聽得懂人類說的話以及人類的情感,所以關(guān)于貓的傳說故事就有很多,有報答恩情的,也有報怨傷害的,還有靈異的故事。
關(guān)于貓的傳說,最有名的應該會是關(guān)于武則天的那段故事。相傳,武則天將王皇后和蕭淑妃殺死,蕭淑妃非常的不甘心,臨死前詛咒武后說:來世自己做一只貓,武后世世代代都變成老鼠,專門扼其喉。武后原本非常喜歡貓咪,聽到這個詛咒后就再也不讓皇宮里養(yǎng)貓了。這段故事一直是唐代傳奇小說里的經(jīng)典故事。
而關(guān)于貓的傳說故事,遠遠不止這些。在《貓苑·貓乘》中也收錄了很多關(guān)于貓的奇聞軼事。
在宋朝時的紹興一個寺廟里,僧人養(yǎng)了一只貓和一條狗,兩只動物非常有靈性。有一天,仆役遇到了盜賊被殺,這條狗就隨著氣味找到了盜賊,使盜賊伏法。在僧人去世的時候,貓就一直為僧人守護尸體,以免遭到老鼠的破壞。
有一個人看到別人家的黑貓趴在爐灶前睡覺,于是起了邪念殺掉了這只貓,把它的皮做成了袍子穿在了身上,他非常的得意。沒過幾天,他從睡夢中驚醒,大呼:有貓在咬我的喉嚨!然后就氣絕身亡了。
在《貓苑·貓乘》中,都是這樣簡單的神話傳說和靈異故事,寥寥數(shù)句就能夠引起人們對價值觀的探討和啟發(f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边@不僅僅是對貓咪本身,更加是對于生靈的一種態(tài)度。所以,近些年很多的公益組織和做流浪動物救助的個人也一直在呼吁,善待所有的小動物,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不要傷害它們。
3 愛貓的詩詞名家們
從古至今,很多名家對貓咪都是如癡如醉的喜愛。他們?yōu)樽约杭业膼圬埩粝铝撕芏嗄捴巳丝诘脑娫~名句。在《貓苑· 貓乘》中對詩詞名句也有專門的收錄。
比如陸游的這篇《贈貓》:
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勛簿,寒無氈坐食無魚。
據(jù)說在宋朝養(yǎng)貓,流行“聘禮”這一禮節(jié)。朋友親戚家里生了小貓,你想討要一只回來,總不能空手上門說:給我一只貓吧。通常,他們都會用鹽、紅糖或者一包魚竿作為“聘禮”,鄭重其事地上門將小貓咪迎接回家。這對于一只貓來說,是非常高級的禮節(jié)習俗了。
陸游用了當時最高的禮節(jié)迎回了這只可愛的小貓咪,還為它作詩數(shù)首。可見,陸游對貓咪喜愛的程度也是如癡如迷,把它當做了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
又看黃庭堅的《乞貓》詩: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
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黃先生被老鼠折磨得夠嗆,聽到鄰居家的貓咪要生小貓了,趕緊備下“聘禮”迎接小貓回家。安宅又安心,何樂不為!
愛貓之人自古有之,從唐宋到明清,以至現(xiàn)代。我們對貓咪的喜愛總是有增無減,身邊的朋友們十個有八個都在養(yǎng)貓。大家聚集在一起都在分享自己家的小可愛帶來的樂趣。
黃漢說:“人莫不有好,我獨愛吾貓。”
愛貓這件事,鏟屎官們從未改變過。會搜羅它喜歡的小物件,科學地養(yǎng)貓,研究貓糧貓砂貓產(chǎn)品,也想著給它更好的家庭體驗。大家不再是單純地把貓咪當做寵物,也是把它當做了家人一樣對待。一個人打拼時,體會互相依偎帶來的溫暖與愛。
#讀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