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過了滿減促銷和滿贈促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促銷活動中的另外兩種活動:單品促銷和套裝促銷。單品促銷單品促銷又叫做降價促銷,是指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nèi)為擴大銷量,迫于市場壓力,利用產(chǎn)品降價已達到快速占領市場,提升市場占有率的促銷活動。單品促銷看似

之前聊過了滿減促銷和滿贈促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促銷活動中的另外兩種活動:單品促銷和套裝促銷。
單品促銷
單品促銷又叫做降價促銷,是指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nèi)為擴大銷量,迫于市場壓力,利用產(chǎn)品降價已達到快速占領市場,提升市場占有率的促銷活動。
單品促銷看似是所有促銷活動中設置最簡單的,就是客戶在購買商品時享受一定的價格優(yōu)惠。但美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曾經(jīng)說過“降價已經(jīng)成為營銷戰(zhàn)中的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克敵,也可能傷己”,如果降價做好了,可以瞬間殺敵無數(shù)——搶占競爭對手市場;如果做不好也可能自毀品牌。
為什么說單純的降價促銷有時會“傷己”呢?是因為降價促銷往往會產(chǎn)生兩種副作用。
- 一是經(jīng)常降價促銷,刺激銷量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 二是降價結(jié)束回歸到正常價格后,客戶不會再次購買;
剛才我們也說到之所以選擇降價促銷,就是想短期內(nèi)解決商品賣不出去的問題,但是由于副作用的原因,這個問題不但沒有根本解決,反而會不斷惡化。產(chǎn)生這種副作用的原因是因為降價促銷是一種外部刺激,當這種刺激減少后,客戶反而出現(xiàn)態(tài)度消極的現(xiàn)象,嚴重時還會產(chǎn)生“阿倫森效應”。當然降價促銷如果做好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 例如:1981年,雅馬哈投產(chǎn)建設了一座年產(chǎn)百萬輛摩托車的新廠,資金周轉(zhuǎn)很困難。其競爭對手本田抓住這個機會,宣布所有本田摩托車一律降價30%。一年后,雅馬哈終于被本田的價格戰(zhàn)打敗,產(chǎn)品滯銷率達到50%,產(chǎn)量減少130萬輛,裁員2千人,虧損200多億日元。1984年,雅馬哈被迫賣出160多億日元的土地、廠房、設備,以償還債務。
單品促銷——降價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既不“傷己”又能“克敵”呢?那么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降價要“師出有名”。我們要找出一個合適的降價理由來,不能讓客戶認為是商品賣不出去、或質(zhì)量不好才降價的。
例如有些商家喜歡用“清倉大甩賣”、“降價處理”等給人不良印象的字眼,次數(shù)多了就容易給客戶“這個是一家賣廉價處理商品的”低檔形象。所以,即使降價,也盡量使用“折扣優(yōu)惠價”、“開業(yè)大酬賓”等給人良好印象的字眼。這樣就是降價次數(shù)多了,但都事出有因,不會損害商家或商品的形象。
現(xiàn)實中一般降價的理由通常有三大類:
- 季節(jié)性降價,例如:羽絨服,夏季銷售時的“反季優(yōu)惠”等
- 重大節(jié)日降價,例如:十一黃金周的“盛世迎國慶,讓利大酬賓”等
- 商家慶典活動降價,例如:新店開張、銷售破千萬等,都可以成為降價的理由。
其次,降價時機的選擇對促銷效果也影響極大。
- 例如前面豐田和雅馬哈的例子,就是豐田抓住了雅馬哈投建新廠,資金周轉(zhuǎn)困難的時機,通過降價促銷,搶占了競爭對手的銷售市場。最后,降價時盡量爭取廠家支持,使廠家分擔一部分降價損失
- 例如北京貴友大廈曾經(jīng)在1996年春節(jié)活動中商品降價20%,通過采用從廠家進貨時,對一些商品實行一次性買斷,以取得較低的進貨價,保證商品留有較大的降價空間,從而使降價中的10%的損失由供貨生產(chǎn)廠家負擔消化。
單品促銷——單品促銷可以使用的場景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降價的概念后,有人該問了,那么我們該不該做降價促銷,什么時候做降價促銷呢?其實降價促銷在以下幾種情況時,利還是大于弊的。
- 客戶有購買動機,但初次接受困難;比如:專車剛出現(xiàn)時,價格明顯比普通的出租車昂貴,但是“車比較好”這項附加價值并不能很好的體現(xiàn),造成了初次門檻較高這時適時地進行降價促銷,降低了門檻,讓客戶有了首體驗,并認可和接受了這種出行方式,以后即使提高了價格,客戶也容易產(chǎn)生持續(xù)性的消費。
- 客戶也有購買動機,但是在購買的時候有心理障礙。比如有一些人很喜歡吃烤肉,但是覺得吃了會變胖,產(chǎn)生了心理負擔和障礙,這時飯店如果采用降價促銷就可以消除這個心理障礙,讓他覺得“我是因為打折才來的,不是因為貪吃”
- 需要在關鍵時候提升銷量的時候,也可以采用降價促銷。比如年底沖業(yè)績,搶占新市場等,這個很好理解,就不多做解釋了。
- 為其他產(chǎn)品引流。利用某款產(chǎn)品作為犧牲品,通過降價促銷起到引流的作用,來帶動其他產(chǎn)品的銷量。
套裝促銷
接下來,我們看一個特殊情況:
某商品甲成本5元,售價15元,客戶A實際愿意出價10元,客戶B愿意出價20元。某商品乙也是成本5元,售價15元,客戶A實際愿意出價20元,客戶B愿意出價10元。那么怎么銷售才能獲利最大呢?那我們來分析一下,按照上面的情況,甲商品只能賣給B,乙商品只能賣給A,各獲利10元,共20元。甲乙商品各銷售1次,客戶決策1次。如果想要再獲利20元,那么就需要客戶A和B各自再決策1次,也就是說,老板可能還需要花心思去想怎么賣商品。
另一個問題在于,實際上甲商品提價到20元,B也愿意賣。乙商品提價到20元,A也愿意賣。實際上,老板可以多掙10元。
那么怎么讓老板掙到這10元呢?提價顯然是不明智的。如果商品甲乙各自有替代品或者其他地方的價格更低,那么客戶A、B就可能流失。那怎么辦?甲乙一起賣,30元。客戶A、B發(fā)現(xiàn)甲乙商品都符合自己心中的價值,各自購買,銷售額60元,成本20元,老板獲利40元。在1次成交過程中,客戶決策1次,同時銷售出甲乙2件商品,老板獲得2倍于前一種方法的銷售毛利。
當然,老板會在捆綁的基礎上再降價,例如“27.9元”,雖然降價了,但老板還是比單獨售賣1次獲利更高。這種形式就是套裝促銷。
套裝促銷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商品捆綁銷售和定價的促銷方式。結(jié)合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套裝促銷的作用和意義:
- 從客戶角度:套裝促銷可以使商品更優(yōu)惠,降低決策成本
- 從商家角度:套裝促銷可以降低銷售成本,提高客單價
套裝促銷優(yōu)勢
- 首先套裝促銷本身就是一種價格歧視,但它會避免客戶意識到這種價格歧視。比如:商品A要清倉,如果單純打折,原價50元現(xiàn)在賣10元,可能會對近期購買的客戶產(chǎn)生挫敗感??蛻魰X得“我昨天剛50元買的,怎么今天就降價了”但如果和其他商品捆綁銷售,能夠避免價格歧視問題。
- 其次,套裝促銷中的商品有互相幫扶的作用。可以通過套裝形式用老品帶動新品,促進新品的銷售。
- 最后,從消費心理的角度看,套裝促銷會干擾客戶對商品價格的判斷,刺激消費沖動,從而提高銷量,降低成本。
雖然套裝促銷存在以上優(yōu)勢,但我們還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 套餐價應比單獨購買價格便宜。
- 套餐中的商品盡量不要在不同倉庫,否則只能單獨包裝和配送,從而增加成本。
- 套餐促銷具有強制性,容易產(chǎn)生木桶效應,盡量套餐中的產(chǎn)品不要差價太大。
套裝促銷——產(chǎn)品搭配原則
所以套裝促銷的核心是產(chǎn)品搭配,搭配時往往有以下幾種規(guī)則:
- 商品互補性搭配。例如:服裝行業(yè),上衣與下裝一起搭配促銷。五金行業(yè)中的維修工具套裝等。這些需要花費時間一件一件挑選添加購物車的互補品,如果能通過套裝促銷的方法進行銷售,一方面減去了客戶挑選搭配的時間,節(jié)省了精力,另一方面,搭配銷售雖然和折扣優(yōu)惠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不會降低客戶對商品的價值認知,在心理層面滿足了客戶的購物欲。
- 熱銷品與滯銷品搭配。比如好麗友的薯愿系列,最開始有三種口味,可在口味銷售出現(xiàn)不均衡的時候企業(yè)就順勢推出了口味組合套裝,將三個口味包裝在一起,或者將兩盒賣得好的口味一盒銷售一般的口味組合銷售。這種模式下,很多消費者都認為賺了便宜,不過,實際上套裝促銷比單盒做特價降低了很多成本,可保證產(chǎn)品均衡發(fā)展,并為好麗友貢獻豐厚的利潤。
- 高利潤與低利潤搭配我們還拿零食行業(yè)舉例,花生、瓜子的銷量很大,但附加值和利潤很低,而利潤高的開心果、松子的銷量又不是很大。這時,如果我們混搭組合成禮盒或者套裝,價格更容易讓客戶接受。商家也通過成本平攤獲得更大的利潤。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在后續(xù)的課程會結(jié)合活動案例逐一講解拼團活動、卡券活動各種使用形式以及以他們的使用場景。
如果您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不要錯過后續(xù)的文章更新。
如果您有問題也可以私信我們一起討論,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