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面食,南方米飯”,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北方這么多種面食中,有一種面食的做法堪稱一絕,甚至連一些北方人都聞所未聞,廣大南方同胞更是直呼無法理解。先支一口大鍋,將水煮沸后,200斤的壯漢抬著一個木制裝置支到鍋邊,將面團放到槽內(nèi),然后坐在杠
“北方面食,南方米飯”,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北方這么多種面食中,有一種面食的做法堪稱一絕,甚至連一些北方人都聞所未聞,廣大南方同胞更是直呼無法理解。
先支一口大鍋,將水煮沸后,200 斤的壯漢抬著一個木制裝置支到鍋邊,將面團放到槽內(nèi),然后坐在杠桿上,用全身的力量把面團軋成面條狀,讓其掉入鍋內(nèi),煮熟。

這就是在中國幾千種面食中唯一使用器械力量制成的面條——饸饹面。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內(nèi)蒙、甘肅、寧夏都有它。
這種木制壓面機叫“饸饹床子”,最正宗的饸饹床子就是木制的。
嗯,其實不就是壓面機嘛,網(wǎng)上一大堆,方便家用。
這種面長什么樣?古書里記載“以供長食,滑細如粉”,入口彈性十足,有嚼勁,的確和桂林、湖南一帶的米粉很相像。
《舌尖上的中國》出現(xiàn)的紅薯饸饹
你可能會疑問,做一碗面,為什么要這么費勁?
這就要講講歷史了,饸饹源于唐朝,古人在制作“圓面條”上犯了愁,那時可沒有現(xiàn)在這些復雜機械,只能用土辦法,圓木掏空鉆孔,再用長杠桿,將面團壓制成面條。
當然也有人想出不少省時省力的竅門,比如央視《我愛發(fā)明》曾經(jīng)的一期節(jié)目上就有一款“液壓雙缸饸饹機”的發(fā)明,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xiàn)在,在山西、河南、甘肅等農(nóng)村,婚喪嫁娶都要吃饸饹,用的器具也是最正宗的木制饸饹床子?,F(xiàn)場熱鬧非凡。
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方法軋出的面條,柔澗勁滑,十分爽口,而且很容易消化,絕對的老少咸宜。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饸饹面的做法。
饸饹有哪些吃法?
饸饹面歷史悠久,也正是由于久遠,在各地衍生出許多種做法,但最主要的做法有以下 4 種。
饸饹面的制作
打鹵饸饹
將熟饸饹浸泡半小時,面盛入碗中,用西紅柿、茄子做鹵,放入黃瓜絲、芝麻、鵪鶉蛋,淋上辣椒油、陳醋。打鹵饸饹的關(guān)鍵就在于鹵的好壞和調(diào)味料。
臊子饸饹
煮熟的饸饹撈出后過涼水,拌入食油。用蔥、蒜、姜、肉丁、黑醬等炒成臊子,入鍋煮熟后,將臊子澆在饸饹上,淋上豬肉湯、陳醋,開吃。
臊子鹵澆頭
涼拌饸饹
夏天最常見的一種。因饸饹在制作階段就是煮熟了的,方便即食即用。加入黃瓜條、少量蔥花,調(diào)味料一般是芝麻醬、辣椒油、香油、蒜蓉、陳醋、芥末、花生。跟涼皮的做法完全一致。
涼拌蕎麥饸饹
莜面饸饹
所謂莜面饸饹,就是在饸饹制備階段以蒸代替煮。具體做法很簡單:在軋制饸饹后,將饸饹蒸 10 分鐘后取出晾涼。接下來的做法就自由發(fā)揮了,炒、拌、燉、打鹵均可。
哪里是饸饹的故鄉(xiāng)?
這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山西、陜西、河南、河北都各執(zhí)一詞。
我們不妨從饸饹原料角度入手。有文史資料記載的饸饹面是在元代,由蕎麥面制成。元明時期,蕎麥主產(chǎn)地在黃土高原(山西、陜西),而華北平原(河北、河南)種植蕎麥較少。
由蕎麥制成的蕎麥面
因此,最久遠最正宗的饸饹面,就在晉陜一帶,而這兩省正是我國面食界的頂梁柱。如今,晉南一帶的大街小巷都是饸饹面館。
山西霍州街頭的饸饹面攤
介紹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還有一個問題:北京哪里有較為正宗的饸饹?
小編為你推薦幾家還算正宗的:
晉南之家
全北京最推薦的饸饹面館,就倆字,正宗。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祿長街頭條 1 號;
鑫紅碗饸饹面(工體店)
改良版的牛肉饸饹面,湯汁濃郁,面條有蕎麥的香氣。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工體西路 6 號樓北側(cè);
郟縣薛記饸饹面
郟縣饸饹很有特色,主要在于湯料。羊肉熬制,加上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枸杞等佐料,適合秋冬季吃。
地址:北京市姚家園舊路南 50 米。
祝大家吃面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