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給別人的錢懷疑被騙了,去派出所報案,被告知不予立案?老板拖欠公司去報警,被告知不予立案?報案聲稱自己被強奸,被告知不予立案?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因此很多人對派出所怨聲載道。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報案的確不屬于公安機關(guān)管轄,不予立案符
借給別人的錢懷疑被騙了,去派出所報案,被告知不予立案?
老板拖欠公司去報警,被告知不予立案?
報案聲稱自己被強奸,被告知不予立案?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因此很多人對派出所怨聲載道。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報案的確不屬于公安機關(guān)管轄,不予立案符合規(guī)定。但是有的應(yīng)當立案而不案就說不過去。
那么,公安機關(guān)決定立案與否的標準在哪?
決定立案的條件
對于同時具備以下三個個條件的,應(yīng)當決定立案。
(1)有犯罪事實,即已有的材料能夠說明存在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包括預(yù)備犯罪、正在實施犯罪、犯罪未遂、既遂或中止,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
(2)依照刑法及其他有關(guān)法律的規(guī)定,對所存在的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3)屬于公安機關(guān)的管轄范圍。

不予立案的情形
經(jīng)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
(1)沒有犯罪事實,即沒有任何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和后果,或者有危害后果而并非犯罪行為所致;
(2)雖有危害社會的行為,但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決定不予立案的要怎么處理?
及時是不予立案的,在程序上也要合法。對于不予立案的,應(yīng)當向控告人出具不予立案通知書:告知不立案的原因。即對控告人的控告,要依法及時回復(fù),不能不聞不問;認為不應(yīng)當立案的,要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