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各據(jù)一方

,稱為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時候發(fā)生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jié)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敘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許多內(nèi)容還前后呼應(yīng),如,結(jié)尾與開頭照應(yīng)。這樣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我會寫: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賢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顧忌 肆無忌憚
曹:姓曹 南寧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監(jiān)督 督戰(zhàn)
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 懲:懲罰 嚴懲 懲辦 懲前毖后
魯:魯莽 齊魯 魯菜 粗魯 遮:遮掩 遮蓋 遮蔽 遮人耳目
私:私自 私心 無私 公私分明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營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吶:吶喊 吐納 嗩吶 吶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隊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 護(保護) 委(委托) 季(季節(jié))
懲(懲罰) 征(出征) 私(自私) 和(和平)
寨(水寨) 賽(比賽) 吶(吶喊) 納(接納)
多音字:
調(diào):diào 音調(diào) tiáo 調(diào)節(jié) 擂:léi 擂鼓 lèi 擂臺
近義詞:
妒忌——忌妒 商議——商量 推卻——拒絕 委托——托付
預(yù)計——估計 緊急——緊迫 懲罰——處罰 吩咐——囑咐
遲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義詞:
推卻——接受 懲罰——獎勵 齊全——短缺 秘密——公開
理解詞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
【推卻】拒絕;推辭。
【委托】請人或機構(gòu)等代辦。
【遲延】耽擱;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懷疑困惑。
【調(diào)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車輛等)。
【虛實】虛和實,泛指實際情況或內(nèi)部情況。
【支援】用人力、物力、財力或其他實際行動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軍隊中負責(zé)射箭的兵士。弩: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
【軍令狀】戲曲和舊小說中所說接受軍令后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wù),愿依軍法受罰。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地謀劃,形容有預(yù)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課內(nèi)詞語:
妒忌 軍事 委托 照辦 預(yù)計 緊急 懲罰
探聽 私自 布置 調(diào)度 水寨 吶喊 軍令狀
神機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
課文開門見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諸葛亮的事實?!岸始伞闭侵荑づc諸葛亮發(fā)生矛盾的起因,為故事的展開埋下了伏筆。
2、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p>
這是周瑜設(shè)好的圈套,明里共商軍事,暗里設(shè)陷阱害人。他明知故問,意欲加害諸葛亮,表現(xiàn)了他的險惡用心。而諸葛亮的簡潔回答,表現(xiàn)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zé)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p>
4、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語氣強烈,渲染出故事的緊張感。情況如此緊急,諸葛亮表現(xiàn)得超乎尋常地沉著冷靜,側(cè)面烘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智慧過人。
5、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這一句環(huán)境描寫突出江上霧大,其作用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諸葛亮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他精通天文氣象,預(yù)測準確無誤。只有這樣的天氣,才會讓疑心多慮的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讓弓弩手射箭,這是借箭成功的條件之一。
6、五更時分,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
“一字擺開”既便于行動,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虛張聲勢,制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這些都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思慮縝密、安排巧妙。
7、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p>
語言描寫,表現(xiàn)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魯肅吃驚,害怕曹軍出來進攻,而諸葛亮鎮(zhèn)定自若,成竹在胸。
諸葛亮談笑風(fēng)生、鎮(zhèn)定自若與魯肅的吃驚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他對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勝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勝利的笑),笑魯肅忠厚老實(幽默、寬厚的笑)。從諸葛亮的笑中,我們能體會到他的從容自信、寬容大度。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運籌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機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問題歸納:
1、周瑜讓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故設(shè)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為由,意欲加害諸葛亮。
2、諸葛亮為什么答應(yīng)造箭?
諸葛亮為顧全聯(lián)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3、當周瑜聽說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里為什么很高興?
周瑜知道在當時,三天肯定造不出十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周瑜以為他的計謀要成功了,所以很高興。
4、周瑜既然想加害諸葛亮,為什么還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詢問諸葛亮的意見,表示對諸葛亮的尊重。實際上他的話語中充滿殺機,用心險惡。
5、諸葛亮為借箭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船和軍士是諸葛亮借箭的基本條件,將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是偽裝,船兩邊放草把子,是為了受箭。真是考慮周全,安排巧妙。
6、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7、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曉地理)。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識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⑤算好曹操:謹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準確。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內(nèi)造十萬支箭的任務(wù)來為難他,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
第二部分(3~9):經(jīng)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結(jié)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周瑜:心胸狹窄、陰險狡詐、嫉賢妒能、不顧大局。
諸葛亮:神機妙算、顧全大局、豁達大度、足智多謀、才智超群、有膽有識、知人善用。
魯肅:忠厚守信、顧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
課文主題:
本文記敘了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企圖陷害他,諸葛亮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展現(xiàn)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課后習(xí)題答案:
1、默讀課文。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答: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內(nèi)造十萬支箭的任務(wù)為難諸葛亮。
經(jīng)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結(jié)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主要內(nèi)容: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十天之內(nèi)造十萬支箭,意欲加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軍令狀,做好準備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萬多支,箭如期如數(shù)交付周瑜,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周瑜了解經(jīng)過后,自嘆不如。
2、 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文中還有一些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語句,畫出來和同學(xué)交流。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罰?!敝荑ず芨吲d,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么難的事情,諸葛亮為什么主動立下軍令狀?他立下軍令狀后,周瑜為什么很高興?)諸葛亮答應(yīng)三天造好十萬支箭,并主動立下軍令狀,是因為他已經(jīng)識破周瑜的奸計,對如何獲得十萬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說胸有成竹。諸葛亮這樣做,可以打擊周瑜的銳氣,讓他心服口服。通過讀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所以周密策劃,安排了這番對話,假借公事,步步為營,想把諸葛亮逼到“死無退路”的境地。這“高興”,是周瑜自以為是、得意忘形之態(tài)。他為諸葛亮沒有識破他的計謀而高興,為自己陰謀得逞而高興。
3、讀課文前,你對課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讀完課文后,你對哪些人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你還想了解哪些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
讀課文前,我對文中的人物是通過電視劇和爺爺講的三國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能言善辯,張飛勇敢粗魯?shù)?。學(xué)完課文,我對諸葛亮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面對周瑜的陷害,他沒有斤斤計較,而是顧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萬支箭。
我還想了解諸葛亮的“空城計”、“七擒孟獲”、“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等故事。
4、讀讀課后“閱讀鏈接”部分,找出課文對應(yīng)段落,說一說原著與課文相比,語言有什么特點?
答:“閱讀鏈接”對應(yīng)文中的第8、9自然段。
我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是簡潔凝練,多為書面語;而現(xiàn)代文淺顯通俗,富有表現(xiàn)力。
6.景陽岡
教材分析:
《景陽岡》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而且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文章第九自然段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xiàn)無遺。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躲”。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xiàn)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一是表現(xiàn)了動作的準確。
文中寫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作者寫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處,而每一處所用的動詞均不一樣。這些動詞,用得無一不是恰到好處。請看:“靠、提、拖、插、拿、掄、劈、丟”,這些動詞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轉(zhuǎn)守為攻。在文中,這部分內(nèi)容又準確地運用了幾個動詞“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打虎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再看,經(jīng)過一場惡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經(jīng)耗盡,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后,便“一步步挨下岡來”。一個“挨”字,可以說比用任何一個表示“走”的意思的動詞更合適不過了。它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腳酥軟、筋疲力盡的狀態(tài)。武松畢竟是血肉之軀,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勞了,困倦了,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這樣的描寫,非但無損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樸實、豐滿、逼真、可信。
我會寫:
岡:山岡 景陽岡 岡巒起伏
饑:饑餓 饑饉 饑寒交迫 饑不擇食
恰:恰巧 恰當 恰到好處 恰如其分
府:官府 政府 王府 府第 城府
榜:紅榜 張榜 榜文 榜樣 光榮榜
謀:計謀 謀略 謀財害命 出謀劃策
詭:詭計 詭辯 詭異 詭計多端
拖:拖車 拖延 拖沓 拖泥帶水
墜:墜地 墜落 下墜 天花亂墜
膛:胸膛 爐膛 槍膛 上膛
泄:排泄 泄密 泄露 發(fā)泄 宣泄
截:截斷 阻截 堵截 截止
拳:拳頭 握拳 太極拳 赤手空拳
形近字:
饑(饑餓) 機(機會)
?。ㄇ‘敚?拾(拾起)
府(政府) 符(符合)
榜(榜樣) 傍(傍晚)
多音字:
挑:tiǎo挑戰(zhàn) tiāo挑選
泊:pō湖泊 bó停泊
近義詞:
奇怪——古怪 滋味——味道
嚇?!謬?詭計——陰謀
恥笑——嘲笑 酥軟——松軟
反義詞:
恥笑——贊揚 敞開——關(guān)閉
光滑——粗糙 酥軟——僵硬
理解詞語:
【篩酒】斟酒。
【晌午】中午。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店家】舊時指旅館、酒館、飯鋪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一飲而盡】一口全都喝完。形容喝得豪爽、暢快。
【篩酒】斟酒,倒酒。篩:斟(酒或茶)。
【客官】舊時店家、船家等對顧客、旅客的尊稱。
【但凡】凡是;只要是。
【榜文】古代指文告。
【結(jié)伙】跟人結(jié)成一伙。
【半夜三更】深夜。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
【詭計】狡詐的計策。
【印信】政府機關(guān)的圖章(總稱)。
【酒力】飲酒后,酒對人的刺激作用。
【踉踉蹌蹌】形容人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
【說時遲,那時快】形容行動迅速、動作快捷或事發(fā)突然等。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掀他不著】掀不著他。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xiàn)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
【平生氣力】全身的力氣。平生:生;終身。
【定睛】集中視線。
【咆哮】(猛獸)怒吼。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
課內(nèi)詞語:
性命 詭計 破爛 恥笑 胸膛 拳頭 酥軟
一飲而盡 半夜三更
句子解析:
1、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說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進來看官府的榜文?!蔽渌傻馈谩熬驼娴挠谢ⅲ乙膊慌?。”
武松出言豪壯,可以看出他勇敢無畏、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兩個“不怕”把武松渾身是膽的英雄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性格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為做了鋪墊。
2、武松看了,笑道∶“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笑”說明武松看到樹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陽岡上有虎,還認為是店家的詭計,真是固執(zhí)己見?!拔遗率裁础北憩F(xiàn)了武松的無所畏懼,膽量過人。
3、武松想∶“轉(zhuǎn)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奔毾肓艘换?,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p>
這句話對武松的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武松這時才相信岡上有虎,但是一點也不害怕。武松畢竟是英雄好漢,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岡。表現(xiàn)了武松的倔強、固執(zhí)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4、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般:這里是指種、樣。武松三“閃”,消耗了老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表現(xiàn)了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寫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聽店家的勸告,執(zhí)意要上景陽岡。
第二部分(5~7):寫武松上岡,看見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恥笑,決定繼續(xù)上岡。
第三部分(8~12):寫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寫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課文主題:
本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問題歸納:
1、酒家為何給店取名為“三碗不過岡”?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為什么還執(zhí)意上岡?
因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
的山岡,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岡”。武松之所以執(zhí)意上岡,一是怕店家恥笑自己,二是對自己戰(zhàn)勝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現(xiàn)了武松的倔強固執(zhí)和英勇無畏。
2、老虎是怎樣進攻武松的?這樣詳細寫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進攻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xiàn)無遺。詳細寫虎是為了寫人,以虎的兇猛襯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閃”這個動詞,你覺得能不能換成“躲”?為什么?
面對老虎的兇猛進攻,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一個接一個的“閃”字,乍看起來,好像輕描淡寫,又是重復(fù)雷同,其實,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xiàn)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不能換成“躲”字,因為“閃”字一是表現(xiàn)了動作的準確。武松在遭遇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閃”既是本能的反應(yīng),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fā)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xiàn)人物的機警敏捷。三是“閃”指主動地躲過,如果換用“躲”字,則會顯得很被動。
4、從“揪、按、踢、踢、打”等幾個動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這段話具體詳細地描繪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經(jīng)過。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轉(zhuǎn)守為攻?!熬?、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字字千鈞,虎虎生風(fēng),形象生動地凸顯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樣塑造武松這一人物的?
作者通過武松的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來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開始還寫了哪些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與打虎有什么關(guān)系?
1-4自然段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這些內(nèi)容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對武松的語言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打虎作了鋪墊。
7、武松打虎是為民除害嗎?為什么?
是。因為這只吊睛白額大蟲一到天晚就出來傷人,已經(jīng)傷了二三十條大漢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說是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寫老虎撲人,武松沉著應(yīng)對,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表現(xiàn)出了什么?
答: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撲”“掀”“剪”是老虎進攻的三招,這些動作把老虎的兇猛、讓人生畏的氣勢顯露無遺。武松用三“閃”沉著應(yīng)對,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體現(xiàn)了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9、通過全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通過全文,我看到了一個機智勇敢、武功高強、豪爽倔強、無所畏懼的武松。
課后習(xí)題答案:
1、默讀課文,如果還有不懂的詞語,可以猜一猜意思。
【篩酒】斟酒。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2、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把下面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主要內(nèi)容:講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shù)恼Z氣、表情和動作。
武松見了大蟲,驚嚇不已,忙從青石上翻身下來,閃在青石邊。大蟲從半空里攛下來,向武松撲去,武松閃在大蟲背后。大蟲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躲,躲在一邊。大蟲又一剪,武松閃在一邊。武松掄起梢棒劈向大蟲,不料卻打在了樹枝上,梢棒折成兩截。大蟲又撲過來,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勢把大蟲的頂花皮揪住,把它按下地去,然后朝大蟲的面門上眼睛里亂踢。大蟲邊咆哮邊扒身下的泥,扒了個土坑,武松把大蟲按下坑里,左手揪住大蟲,空出右手,使勁打大蟲。打了好多十拳,大蟲七竅流血,不再動彈了。
4、對于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a、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p>
b、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
我認為這兩種評價都有道理。武松明知山有老虎,卻無懼無畏,而且最終打死了老虎,這是他勇敢的一面;另外他不聽店家勸阻,有些固執(zhí),而且看到官府的榜文后,不肯返回,說明他很要面子。
7.猴王出世
一、作者
吳承恩:明代小說家。(1501--1582)。主要作品:《西游記》。
二、多音字
辟pì(開辟 精辟)bì(辟邪 辟易)
三、理解詞語
圍圓:文中指仙石的周長,即圍一圈的長度。
靈通:文中指仙石有了靈氣,通了人性。
迸裂:文中指石頭裂開而往外飛濺。
避暑:天氣炎熱的時候到?jīng)鏊牡胤饺プ ?/p>
造化:福氣;運氣。
頑劣:頑固無知;頑皮不順從。
序齒:按年齡長幼來排列順序。
明明朗朗:明顯,清晰。文中指橋梁看得非常清晰。
喜不自勝:歡喜得自己不能控制。文中形容石猴非常高興。
天造地設(shè):文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文中形容水簾洞里的景致令石猴滿意。
伸頭縮頸:文中形容膽小的猴子很害怕的樣子。
抓耳撓腮:形容焦急而又沒辦法的樣子。文中指膽小的猴子亂抓耳朵和腮幫子,不知該不該跳進水簾洞的樣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文中指眾猴進洞后搬弄東西而費盡了力氣。
拱伏無違:文中指眾猴伏在地上,朝上禮拜,沒有違抗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四、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fā)現(xiàn)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五、問題歸納
1、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課文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xiàn)了石猴活潑可愛,機敏、敢作敢為的特點。
2、石猴具備了哪些當猴王的條件?
他來歷非凡,是一個飽受日精月華的石猴,非一般猴子能比;他能與其他猴子打成一片,具有親民的特點;他有其他猴子沒有的勇氣和非凡的本領(lǐng)以及高遠的眼光,還有很強的演講才能,說話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
3、石猴是怎樣出世的?他出世后過著怎樣的生活?
有一塊仙石,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見風(fēng),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出世后,在山中過著自由自在、快樂逍遙的生活。
4、石猴和群猴是怎樣發(fā)現(xiàn)水簾洞的?
石猴與眾猴避暑時去山澗洗澡,看到澗水奔流,就想去找尋源流,源流處是一道瀑布,石猴自告奮勇進去尋源頭,發(fā)現(xiàn)了水簾洞。
5、群猴是怎樣進洞的?又是怎樣拜石猴為王的?
群猴在石猴的帶領(lǐng)下跳進了水簾洞,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石猴提出人要講信用,按先前講的拜他為王,石猴因穿越水簾洞贏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終被擁戴為王。
6、讀完本文后,石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石猴給我留下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無私無畏、敢作敢為、身手不凡的印象。
六、課文主題
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xiàn)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8.紅樓春趣
1、句子賞析(一例)。
那風(fēng)箏飄飄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時只有雞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點黑星,再展眼便不見了。
“飄飄飖飖”在文中指風(fēng)箏在風(fēng)中隨風(fēng)飄動。它的近義詞有飄飄灑灑、飄飄悠悠、搖搖蕩蕩、搖搖晃晃、飄飄忽忽、飄飄蕩蕩等。“飄飄飖飖”寫出了風(fēng)箏在天空中飄飛的姿態(tài)美,換成其他詞語不能表達出這樣的意思。
“雞蛋”“黑星”描寫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的風(fēng)箏的形狀。因為風(fēng)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到的形狀很快發(fā)生了變化——變小、變模糊。
這段話中描寫時間變化的詞語有“一時”“展眼”“再展眼”。這三個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突出了風(fēng)箏隨風(fēng)而去后,在天空中飛逝的速度快。
風(fēng)箏被絞斷了線,隨風(fēng)而去,越飛越高。開始,他們看到的風(fēng)箏只有雞蛋大??;后來,風(fēng)箏迅速飛去,人們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最后,風(fēng)箏在天空中消失。這個句子寫出了風(fēng)箏在天空中迅速飛去直到消失的過程,抓住了風(fēng)箏的姿態(tài)和形狀,寫得十分生動具體,這個句子反映了賈寶玉等放風(fēng)箏時異常歡快的心情,表達了賈寶玉等人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2、紅樓春趣,趣在哪里?
紅樓春趣的“趣”表現(xiàn)在:
①放晦氣的民俗有趣。風(fēng)勁過來時,黛玉接過風(fēng)箏來放,感受放風(fēng)箏的樂趣,卻不舍得放走風(fēng)箏。李紈勸她說放風(fēng)箏也是放晦氣。于是紫鵑絞斷風(fēng)箏線,也放走了晦氣。從眾人的語言和動作描寫中感受到人們對黛玉的祝福。
②文中對話語言有趣。細致的對話描寫中流露出和諧、歡樂的氣氛,也讓人感受到眾人盎然的興致——“寶琴笑道:‘你這個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個軟翅子大鳳凰好’……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fā)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兒賴大娘送的那個大魚取來。’” 還有如從人物的語言描寫中感受到小丫頭惋惜的心情,探春的善解人意,寶玉的興致高漲——“小丫頭子去了半天,……便叫:‘放起來?!睆膶氂竦恼Z言中又讓人感受到一個可愛的公子哥的形象——“此時探春的也取了來……他便恨地摔在地下,指著風(fēng)箏說道:‘要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
③文中神態(tài)描寫有趣。黛玉提議放風(fēng)箏,小丫頭們急忙七手八腳地去拿風(fēng)箏,準備放風(fēng)箏的工具。眾人都拿自己的風(fēng)箏來放,獨有寶玉的風(fēng)箏飛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來了,急得他頭上出汗,眾人都笑他。
④文中動作描寫有趣。從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中感受到眾人雖然忙亂,但都很歡樂?!斑@里小丫頭們聽見放風(fēng)箏,……一面撥起籰子來。” 從黛玉的動作描寫中了解到黛玉的嬌弱。從寶玉的動作描寫中,感受到眾人都高興地把風(fēng)箏放了起來,唯獨寶玉的風(fēng)箏放不起來,怕被人嘲笑而著急的心情。
⑤人物性格特點有趣。小丫頭們愛玩——見到別人的風(fēng)箏掛在竹梢上了,就要“拿下他來?!?“這里小丫頭們聽見放風(fēng)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fēng)箏來,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撥籰子的。”寶玉雖是公子哥,但心底善良——認得風(fēng)箏是大老爺那院里嬌紅姑娘放的,就叫“拿下來給他送過去罷?!碑斪嚣N把黛玉的風(fēng)箏放了后,他同情心突起——“可惜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煙處,被小孩子得了還好;若落在荒郊野外無人煙處,我替他寂寞。想起來把我這個也放去,教他兩個作伴兒罷?!摈煊竦捏w弱而又心靈手巧——當寶玉的美人風(fēng)箏怎么也放上天時,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頂線就好了?!闭f明她是個放風(fēng)箏的高手,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當風(fēng)力大難放時,黛玉知道線繩會鋸手,就“用手帕墊著手”,“頓了一頓”就知道“果然風(fēng)緊力大”,接過籰子來,“隨著風(fēng)箏的勢”將籰子一松,只聽一陣豁刺刺響,登時“籰子線盡”。還有探春的善解人意——探春道:“紫鵑也學(xué)小器了。你們一般的也有,這會子是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諱?!边@是為寶玉要送還風(fēng)箏解圍;探春笑道:“橫豎是給你放晦氣罷了?!边@又是為晴姑娘放了寶玉的風(fēng)箏解圍……
⑥放風(fēng)箏的場景的有趣。放風(fēng)箏的起因是別人的風(fēng)箏掛到竹梢上,有趣。放的地方是“院外敞地”,也為后來與別人家的風(fēng)箏絞在一起埋下伏筆?!耙粫r,丫鬟們又都拿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送飯的來”——放風(fēng)箏的一種附加物。風(fēng)箏升空后,將附加物掛在線上,隨風(fēng)鼓起,沿線而上。有的附有爆竹,有的附有彩飾,你可以想象是多么有趣。三個風(fēng)箏絞在-起,眾人一齊收線,結(jié)果風(fēng)箏線斷,飄飄飖飖飛去,熱鬧非凡,十分有趣。
⑦人物關(guān)系有趣。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0.pstatp.com/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課件ppt電子版教學(xué)反思設(shè)計備課練習(xí)題 ¥30.61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