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輝的手機中,有幾個很雷人的表情包:
“就喜歡你看不慣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看在你丑的份上,就當你是對的吧”。
這些表情包,特意是用來”懟人“的。


其實很多年輕人和程輝一樣,在手機收藏夾里,也都有幾個經(jīng)典的“懟人”表情包,還有人用英文、日文來助陣。
一言不合就開“懟”,幾乎成為現(xiàn)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人際交往中的常態(tài)。是現(xiàn)代年輕人戾氣重、易沖動?
是個性使然?
是率性而為?
是隨性隨意?
其實,事關人性。
從“懟”的姿勢和情緒來看,其實不盡然。
“懟”字,從怨氣十足到據(jù)理力爭
《說文》曰:“懟,怨也。”關漢卿元雜劇《竇娥冤》,女主角的“懟天懟地”,淋漓盡致反映出“懟”字含義。
《甄嬛傳》中,眉莊“懟斥”安陵容,被網(wǎng)民譽為“手撕白蓮花虛假面具”之經(jīng)典:“無能是小,若是心術不正,挑撥是非,壞了德行,那才是大事?!币呀?jīng)成為職場、商場、情場經(jīng)典的“金句”,備受大家喜歡使用。

“懟”字受熱捧,群體無意識的流行
懟字“表情包”的流行,不僅僅是為了搞怪,更是適應和滿足了多數(shù)年輕人的心理需求。
“懟”這個泛動作性文字,幾乎和每個熱門事件都能扯上關系,屢上微博、微信關鍵詞排行榜。
微博上包含“懟”的話題達122個,閱讀量最高的接近2.5億,在百度搜索有關“懟”的新聞,累計超過1.7億。


可以說,”懟“成為年輕人接觸世界的一個觸角,易和年輕的心靈產生共鳴,從而在群體無意識的作用下迅速流行,漸成一種文化。
當“懟”的習性和人生態(tài)度成為一種文化的時候,在集體無意識和從眾心理的作用下,反過來也會進一步促進懟字“表情包”的流行。
其實,當雙方立場和分歧并不嚴重對立時,“懟”的攻擊性和危害性均較小,甚至很多時候只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輕松、友愛互動。
這樣看來,”懟“字表情包能迅速進入以年輕人主導的網(wǎng)絡交際系統(tǒng)也就不難理解了。
適時懟一懟,給情緒緩解些壓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懟的行為隨處可見。
據(jù)云南警方消息,保險公司理賠要當事人到派出所去開“火災證明”,當?shù)鼐脚瓚唬翰挥璩鼍哒埌匆?guī)辦理;
在福建福州,一名男乘客坐滴滴專車時,喝完1瓶水后,又索要第2瓶。此舉遭司機怒懟:“你坐車16元,要喝我多少水?”
最近,有網(wǎng)友發(fā)布了一段在上海地鐵上拍攝的視頻:一名男子在車廂內隨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評教育。豈料,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結果引起眾人怒懟;
在杭州的一個清晨,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大爺義正詞嚴地怒懟在西湖中游泳的男子。
一個“懟”字,看似簡單,卻是當下許多沖突的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和解決途徑。
從漢字構成上來看,“懟“字是“心”的“相對”。見字生義,可以得知”懟“就是指的是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懟”,十分形象和生動,也簡潔明了。

從心理學上講,懟是對心的一種保護機制。當出現(xiàn)各種不良情緒的時候,人的心理負壓會增強,猶如攔河大壩上游的水量增加壓力也隨之變大一樣。
這時,當事人如果選擇“適當時間適當程度地懟一懟”,是合理表達憤怒的姿態(tài),能打開了情緒的”宣泄閥“,有利于緩解壓力,平復內心的憤怒。
尤其是那些霸氣側漏、幽默機智的斗嘴,能讓人覺得爽、過癮、舒暢,不知不覺間緩解了心理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