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7天小長假開始啦!朋友圈裝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美景和人人人人人人每次面對這種照片,小編都會思考:這里究竟有多少人?官方那些十萬二十萬的數(shù)字究竟是真實的嗎?所以今天,我們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超級實用的科學計算人流指南,保證大家包學包會,一定管用
國慶7天小長假開始啦!
朋友圈裝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美景
和人人人人人人

每次面對這種照片,小編都會思考:這里究竟有多少人?官方那些十萬二十萬的數(shù)字究竟是真實的嗎?
所以今天,我們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超級實用的科學計算人流指南,保證大家包學包會,一定管用。
如果人群不動,估計方法就很簡便:
先估計人群的占地面積,再估計人群的密集程度,兩者相乘就能得出總?cè)藬?shù)。
占地面積可以通過資料查詢,或者從俯瞰圖照片上按比例估算。
人群密度的估計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隨機估計法,選取幾個區(qū)域,然后在這幾個區(qū)域內(nèi)數(shù)人數(shù),計算出該區(qū)域人群密度的近似值。
另一個更快捷的方法是經(jīng)驗計算法。把人群密度大致分為三類:
松散的人群,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 1 人;稍微擁擠的人群,密度則大概是每平方米 2 人;非常擁擠的人群(比如說十一的烏鎮(zhèn)),密度則可以達到每平方米 4 人。
這樣就可以很快估計出總?cè)藬?shù)。
如果要估計移動的人群(比如說十一經(jīng)過天安門的總?cè)藬?shù))就比較麻煩。
我們可以設(shè)立兩個檢查點 A 和 B ,A 在地點的終點,B離終點一段距離。
分別計算通過兩點的人數(shù)和同時通過兩個檢查點的人數(shù)比例,就可以對總?cè)藬?shù)進行估計。
如果通過 A 的有 N a 人,通過 B 的有 N b 人,而通過 A 的人中曾經(jīng)通過B的比例是 p 的話,那么總?cè)藬?shù)就大約是
N a + ( 1 - p ) N b,
(1 - p ) N b 表示的就是通過了 B 但沒有堅持到最后通過 A 的估計人數(shù)。
你學會了嗎?
如果在人群里等的無聊,
可以看一看【科學哎呦喂】的圖文和視頻呀~
祝:各位小伙伴 國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