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片或初出的卷狀嫩葉。鮮竹葉味甘、淡,性寒,入心、胃經(jīng),可清熱除煩,利尿。主要用于熱病煩躁、口渴、口舌生瘡,以及小便黃赤短少、淋痛等癥。
鮮竹葉善清心胃之熱。心熱也稱為心氣熱。由于火氣通于心,而心主血脈,所以心熱常見的癥狀有:心中煩熱、睡眠不好、脾臟不休或者是神志不清、面色潮紅、口渴、小便發(fā)黃、舌紅、脈細(xì)數(shù)等等。胃熱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胃火熾盛,可延足陽明胃經(jīng)上炎,表現(xiàn)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煩熱、口渴、牙疼、牙齦出血、面赤等。

鮮竹葉與不同的藥物搭配,常有不同的治療效果。
治療熱病煩躁、胃熱口渴或口舌生瘡等癥,常與石膏、蘆根等同用;治療小便黃赤短少、淋痛等癥,常與木通、甘草同用。竹葉、鮮竹葉(采新鮮者應(yīng)用,用于清熱利尿)、竹葉卷心(用初出的卷狀嫩葉,用于清心除煩)具有不同的功效。
鮮竹葉還可以用于經(jīng)方中,比如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法半夏、人參、麥冬、甘草、粳米。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作者:張志敏
責(zé)任編輯:徐雪艷
醫(yī)學(xué)審核:姜峰
出品人:胡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