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面積約33.8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在工業(yè)革命前,芬蘭從屬瑞典王國數百年,兩國在波羅的海上邊界,是非常模糊的。后來東歐的俄國崛起,與瑞典王國產生領土糾紛。
1808年,俄國與瑞典為爭奪芬蘭大戰(zhàn)一場,瑞典兵敗。俄國控制下的芬蘭,成為俄國的一個大公國,俄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

俄國與瑞典,就波羅的海上的國界,進行了劃分。在芬蘭與瑞典之間,有一個阿赫韋南馬群島(又稱奧蘭群島),位于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結合部,其中最大的島嶼叫做奧蘭島(Aland),面積達到1580平方公里,約為崇明島120%大小。如果在芬蘭與瑞典的海上劃一條中間線,奧蘭島在瑞典一方。而且瑞典統(tǒng)治日久,島上的居民說瑞典語。
俄國迫使瑞典簽訂條約,將奧蘭島割讓給俄國統(tǒng)治下的芬蘭,沙皇以公主瑪麗的名字命名島上最大的城市。1917年芬蘭從俄國獨立后,奧蘭島曾多次鬧過要重返瑞典,不過瑞典與芬蘭關系一直很好,奧蘭島到現在仍屬芬蘭。

在奧蘭島以西,還有一個馬克島(Market)。該島面積只有0.03平方公里,約為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1/8。俄國對這個島提出了主權要求,該島距離瑞典只有27公里,可以說是就在瑞典家門口。
如果俄國占據馬克島,瑞典在波的尼亞灣與波羅的海的連接處,就只剩下13.5公里寬的海域,進出波的尼亞灣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瑞典據理力爭,最終結果是,俄國與瑞典平分馬克島,雙方國界從馬克島中央穿過,瑞典保全了27公里的海上交通線。
1885年,俄國人指揮芬蘭人在島上修建了一座燈塔,給附近的艦只指路。按理說這是好事,但俄國人把燈塔修筑在瑞典那半邊領土上,到此時俄國的野心,瑞典人皆知。

但軍事上瑞典不是俄國的對手,雖然抗議俄國的行為卻只能隱忍。隨著一戰(zhàn)爆發(fā),俄國深度卷入戰(zhàn)爭,這給了瑞典和芬蘭機會。
1917年,芬蘭趁俄國十月革命內耗,從俄國獨立出來。芬蘭繼承了俄國人為他們劃定的疆域,包括奧蘭島、馬克島等爭議島嶼。芬蘭與瑞典關系親密,兩國國界就這樣保持下來。

馬克島一直說不清道不明,1985年,芬蘭與瑞典達成協議,島上燈塔仍屬芬蘭,但芬蘭劃出一塊同等面積的土地給瑞典,皆大歡喜。馬克島現在的國境線七彎八折,這里面隱藏著深刻有趣的歷史故事。
隨后俄國成了蘇聯,領土越來越大,又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消化新占領土,并逐步平息內部爭斗。
二戰(zhàn)前,蘇聯向芬蘭提出領土訴求,希望租借芬蘭的奧蘭島。蘇聯若占據奧蘭島,幾乎能鎖控波的尼亞灣,也能守望芬蘭灣出入口。

芬蘭拒絕了,蘇聯也重新規(guī)劃了領土訴求,將重心放在了芬蘭灣。
芬蘭灣位于波羅的海東部,北岸是芬蘭,南岸是愛沙尼亞,東岸是俄羅斯。當時愛沙尼亞也是蘇聯的加盟國,蘇聯與芬蘭幾乎平分芬蘭灣海岸線。
芬蘭灣最長約400千米,入口處寬70公里,中部最寬約處130千米,面積約3萬平方千米。

蘇聯向芬蘭提了四個領土訴求:
一、芬蘭灣東部圣彼得堡,疆域線要向北推進30千米,以獲得更多的縱深。(圣彼得堡是俄國的首都,也是波羅的海艦隊的母港)
二、割讓芬蘭灣東部五個島嶼給蘇聯,作為圣彼得堡的前沿據點。
三、租借芬蘭灣出入口的漢科半島,與愛沙尼亞對芬蘭灣形成關門之勢。
四、割讓芬蘭北冰洋唯一出??谂宀炷?,并且租借北冰洋雷巴奇半島,以確保蘇聯摩爾曼斯克的安全。

蘇聯要求割讓和租借的芬蘭領土,面積約2761平方千米。而蘇聯方面的籌碼,是將陸地上東卡累利阿地區(qū)的里波拉與波拉亞維劃給芬蘭,共5529平方千米。但蘇聯放棄的是內陸,獲得和租借的全都是沿?;驆u嶼,都是戰(zhàn)略要地。當時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區(qū)域范圍內蘇聯沒有對手,所以獅子大開口。
芬蘭無論如何不會同意,蘇芬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戰(zhàn)爭非常慘烈,蘇聯傷亡超過32萬,坦克損失3千多輛,飛機損失數百架;芬蘭打得很漂亮,傷亡約7萬人。但芬蘭還是割地求和,當時蘇聯面積約22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7億,芬蘭面積不到40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400萬。
1940年,蘇聯與芬蘭簽署《莫斯科和平協定》,蘇聯取得之前要求的芬蘭灣領土,包括卡累利阿等地增加到約4萬平方千米,只是放棄了芬蘭北冰洋出??谂宀炷?。芬蘭則失去11%的領土(約4萬平方千米)、12%的人口、30%的經濟資產。而蘇聯在戰(zhàn)前談判承諾的5529平方千米陸地領土,一寸都沒有給芬蘭。

芬蘭灣重新洗牌,蘇聯租借了漢科半島,占據東部戈格蘭島等島嶼。
漢科半島位于芬蘭西南海岸面向波羅的海的方向,與對岸的愛沙尼亞剛好組成封鎖芬蘭灣的門戶。
蘇聯租借漢科半島,期限為三十年。芬蘭人不無痛心地說:“漢科半島就像一把手槍,直抵在芬蘭的胸膛。”

圖-漢科半島機場
蘇聯占據的幾個島嶼,都位于芬蘭灣東部,且深入海灣中,處于芬蘭灣航道上。當初俄國戰(zhàn)艦從圣彼得堡進出芬蘭灣,幾乎都要從這幾個島旁邊經過。而芬蘭人在島上建有軍事設施,俄國的戰(zhàn)艦通過這里,等于置于對方炮口下。
這組島嶼最矚目的是戈格蘭島,面積約為2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約173米。戈格蘭島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芬蘭赫爾辛基、愛沙尼亞塔林的三角中心位置,戰(zhàn)略地位突出,戈格蘭島以東航道上的島嶼也都屬于俄羅斯。

不久德國與蘇聯撕毀和約,大打出手,芬蘭與德國結盟,反攻蘇聯,芬蘭人稱這場戰(zhàn)爭為“繼續(xù)戰(zhàn)爭”,是蘇芬戰(zhàn)爭的延續(xù)。此戰(zhàn)芬蘭奪回了漢科半島,這種門戶是寧死也不可租借的。
芬蘭倒霉之處在于,二戰(zhàn)德國是個戰(zhàn)敗國,所以戰(zhàn)后被迫割讓北冰洋的佩察莫,用自己的肉一口口喂養(yǎng)蘇聯。但是漢科半島,就像一把手槍,直抵在芬蘭的胸膛,芬蘭真是寧死不租。

蘇聯解體后,愛沙尼亞與俄羅斯也是仇敵,芬蘭在芬蘭灣中不再勢單力孤。芬蘭人為漢科半島松了口氣,因為俄羅斯即使占據這個半島,不再有關門的態(tài)勢,覬覦之心也不會那么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