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廠,代號9399,隸屬江西省國防科工委,是一家軍工企業(yè),俗稱三線廠。當然,現(xiàn)在廠子已經(jīng)不復存在。它經(jīng)歷了低谷,輝煌,巔峰,高潮,衰敗,落魄,倒閉。這個經(jīng)歷像極了人的一生,呱呱落地,蹣跚走路,翩翩少年,俊朗青年,油膩中年,遲暮老年。雖然事
我們廠,代號9399,隸屬江西省國防科工委,是一家軍工企業(yè),俗稱三線廠。
當然,現(xiàn)在廠子已經(jīng)不復存在。
它經(jīng)歷了低谷,輝煌,巔峰,高潮,衰敗,落魄,倒閉。
這個經(jīng)歷像極了人的一生,呱呱落地,蹣跚走路,翩翩少年,俊朗青年,油膩中年,遲暮老年。
雖然事物的發(fā)展,幾乎有著同樣的規(guī)律,但是經(jīng)歷的過程卻迥異不同,有著各自的精彩。
上世紀七十年代,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地區(qū)上高縣,迎來了一個神秘的企業(yè),代號9399。
當初設立的時候,沒有工廠名稱,只有一個番號,工廠駐有軍代表,廠門口防備森嚴,有軍人站崗,非本廠人員禁止入內(nèi)。
工廠沒有在縣城中的繁華地帶,而是在下面的一個小鄉(xiāng)鎮(zhèn),塔下鄉(xiāng),算是工業(yè)重鎮(zhèn)吧。
周邊有縣水泥廠,縣糧油加工站,火車站(貨運),木材加工廠等等,工業(yè)氣息深厚,人口眾多。

2000年以后的工廠大門口
工廠生產(chǎn)槍炮里面的螺絲,螺帽,彈簧等等五金件。
不要小看了這些小配件,槍里的彈簧做不好,打出的子彈就會卡殼。在前方爭分奪秒的廝殺中,如果射擊的時候,彈藥卡殼,后果可想而知。
工廠里有很多機械加工設備,全是上海那邊運過來,當時算是國內(nèi)最先進的設備,有各種沖床,車床,銑床,磨床,電火花,線切割等等。
當年,工廠里的武裝部搞民兵訓練,沒什么器材,武裝部長命令機加車間想辦法,那些上海老工人,搞了一個月,搞出了二挺機關機,雖然射程只有100米,但畢竟也是能“噠噠噠“出子彈的鐵家伙,扛著機關槍去野外實彈訓練,足以讓民兵們興奮不已。
七十年代,是推崇工人階級老大哥的年代。
當年,工廠附近的村莊,插秧的村民們抬頭看見打著遮陽傘去上班的年青女工,心想,這些工人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哦,就這點太陽,還要打著傘,還能穿著碎花裙子,踩著小碎步去上班,那是怎樣的一個“美”!
對這些擁有城鎮(zhèn)戶口的人,羨慕不已。
誰知,現(xiàn)實是殘酷的。
2000年后,農(nóng)村的日子越過越富有,工廠日子越過越緊巴。
再后來,新農(nóng)村建設一搞,村里涌現(xiàn)出一棟棟漂亮的別墅,而工廠的家屬區(qū)卻破舊不堪。
恐怕當年在田里插秧的農(nóng)婦,心中慶幸著:還是農(nóng)村待著好啊!還是農(nóng)村戶口好?。?/p>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世事變無常。
當年,帶領我們工廠走上巔峰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XX廠長。
他搞了一個制度,叫“七進七出?!?/p>
早上七點進工廠,連續(xù)工作12個小時,晚上七點出工廠。
這個制度在當年8小時為主流的國企,搞出了一些爭議。
但爭議很快過去,那個年代的人,大家都是干勁十足,不計較個人得失,都想著為四個現(xiàn)代化奮斗。
還記得晚上8點的時候,在家能聽見廠廣播站播出的歌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大家都跟打了雞血似的。
這個制度一實行,工廠里的生產(chǎn)效率立馬提升,成本降低,產(chǎn)量提升。
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不愁沒有訂單,做得多自然就賺得多。
工廠盈利了,各種福利便豐富了起來。七,八十年代,是我們工廠的黃金時期。廠里經(jīng)常給工人分蘋果,分白砂糖,給工人們加餐。
劉廠長很是有些能耐,因為是省辦企業(yè),級別和縣長一樣,在當?shù)睾苁鞘艿阶鹬?。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有一次中央有個大領導到了縣里,劉廠長還被叫去作陪,一時間,風光無二。
下面來聊聊我們工廠的一些瑣事。
1, 廠辦學校
作為省辦企業(yè),在政策上,資金扶持方面力度很大。我們工廠不但有自己的醫(yī)院,而且工廠里有自己的學校:小學部和初中部。
學校就建設在家屬區(qū)的中央。
學生們從家屬區(qū)走到學校,基本上也就5~10分鐘,根本不需要家長接送。
話說,后方穩(wěn)定,前方才能拼命。創(chuàng)辦學校,解決了家中孩子的上學問題,自然家長們能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學校歷任老師都兢兢業(yè)業(yè),
記憶中有小學部的語文羅老師,張老師,數(shù)學劉老師,楊老師。
初中部的語文陳老師,聶老師,英語戈老師,肖老師等等。
這些老師有的是從師范學院畢業(yè),有些是從其它學校調(diào)過來的資深教員。
學校從一開始創(chuàng)辦,便在周邊打出了名聲,導致后來周邊的縣辦企業(yè),火車站,糧食加工廠里的人,都把孩子送來工廠學校。
雖然有不少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但學校也培養(yǎng)出不少優(yōu)秀的孩子,為我們系統(tǒng)在南昌創(chuàng)辦的兵器工業(yè)學校,輸送了不少技術型人才。
這些人才當中,不少在當年的下海浪潮中,憑著自己過硬的技術,超前的眼光,拔得頭籌,成了企業(yè)家,開拓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 職工有定量供應糧,油
當年,每個職工家庭都有一本糧油折子。這就是企業(yè)職工享受的待遇。
憑著折子,才能去附近的糧油站買米買油。
那時,糧油是屬于國家管控,沒有私營店能夠經(jīng)營米和油,沒有折子,有錢你都買不到糧油。
記得當時,糧店里提供二種油:菜油,茶油。菜油便宜,0.5元一斤,茶油稍貴,0.8元一斤。
米的話,不記得多少錢一斤了,應該也就是二,三毛一斤吧。
畢竟那時父母工資才三十多一個月。
現(xiàn)在,想買茶油都不容易買到,要買,超市里的價格也讓人望而止步。
最快樂的事情是幾個小伙伴約著一起去糧店,帶上米袋子,油壺,一路歡聲笑語,滿載而歸。現(xiàn)在想想,當年雖然清苦,但便宜的價格能買到優(yōu)質的食材。放在現(xiàn)在,貴的價格都買不到那時純天然的食材了。
買糧油不用大人陪著去,會擔心小朋友的安全嗎?
完全不擔心。
首先,那時路上汽車極少,不用擔心交通安全。
其次,擔心人販子?想多了,那時治安好得很。
再來,怕遇見賊?那時都能夜不閉戶,人與人之間和諧得很。
3, 王牌車間
當年,工廠里的主力王牌車間是三車間,四車間,六車間。
三車間生產(chǎn)主打產(chǎn)品,螺絲螺帽。
那可是一門技術活,廠里剛投產(chǎn)的時候,如果不是上海下來一批技術工人,肯定是搞不定的。
螺絲螺帽,別看個頭小,工藝可不簡單。
鋼筋校直,裁斷,拉絲,搓絲,板牙等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錯。
記得當年幾個調(diào)皮的小青年,小松江,小百五,代密子,蔣胖子等等,上班調(diào)皮搗蛋,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卻品質過硬。
四車間是鍛造車間。以沖壓件為主。很多沖床,天天“滴得攻,滴得攻”的噪音大得很。
有一任車間主任姓梁,大家叫他梁胖子。他很有號召力,培養(yǎng)出了很多技術人才,顧胖子,羅寶,刑老三,小黑皮等等。
六車間是模具車間。也是技術人才云集的地方。有一任車間主任姓任,此人有相當?shù)墓芾砟芰?。手下二個工段長,立高和寶偉。這二個人積極地拓展業(yè)務,后來接到了嘉陵摩托的配件訂單,把六車間搞得紅火了一陣子。
車工人才有:小林,阿杰,阿濤,涂仔
鉗工人才有:阿驢,鴨子,阿平,猴子
這些人后來都到了南方,憑著自身實力,混得風生水起。
寫到這里,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以《長相思·山一程》作為結尾。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限于頭條的字數(shù)限制,不能寫得太多,隨想而寫吧,要完完整整地從七十年代寫到2000年,有太多的故事,恐怕我要出本書,雖然我也有此打算[呲牙],名字就叫《9399風云錄》
希望寫的這些東西,能讓曾經(jīng)在三線待過的人,引發(fā)些回憶,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