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出禾義里大湖之大山坪”
——《建甌縣志》卷二十五
水仙茶屬于什么茶?
水仙茶屬于烏龍茶。
1.水仙茶:是福建茶農(nóng)創(chuàng)制的名茶,屬于中國茶葉優(yōu)良品種之一,是福建烏龍茶類中的一種。
2.水仙茶產(chǎn)地:福建(建陽、建甌、永春、漳平)。天然的山泉水、丹霞土壤,日照充足,培育出回味悠長的水仙名茶。
3.水仙茶的特點(diǎn):湯色橙紅、香如蘭花、滋味醇厚回甘。干茶外形條索勻整,色澤烏潤油亮,蘭花香明顯;茶湯湯色橙紅透亮,入口醇滑柔和,前調(diào)是蘭花香,后調(diào)則轉(zhuǎn)為木質(zhì)香,飲后口腔有薄荷般清涼感;葉底蛤蟆背狀,柔軟鮮活,綠葉鑲紅邊,高山內(nèi)質(zhì)十足。
4.水仙茶超級耐泡,茶味飄香,韻味悠長,十沖仍有味。
5.水仙茶的沖泡方式:建議水溫98度以上;投茶量8克;沖泡次數(shù)6-8次;沖泡時(shí)間:前三泡8秒,往后時(shí)間可以稍微延長。
6.水仙茶營養(yǎng)成分:含有維生素B1、B2、葉酸、煙酸、維生素C、兒茶精、生物堿、水仙茶氟等,經(jīng)常飲茶對人體的身體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7.水仙茶制作工藝:鮮葉采摘后經(jīng)過曬青、晾青、做青、初炒、初揉、復(fù)炒、得揉、
初焙、拼配、簸分、歸堆、燉貨、復(fù)焙、練剔、涼索、揚(yáng)簸等16道工序制成。
福建沒有水仙,為什么叫水仙茶?水仙茶的由來
1.清朝郭柏蒼的《閩產(chǎn)錄異》記載:"茶,以武夷為最,蒼居芝城十年,以所見者錄之?!T寧縣之大湖,別有葉粗長,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
2.民國時(shí)期的《建甌縣志》卷二十五里的記載:
"水仙茶,出禾義里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巖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墘廠某甲,業(yè)茶者,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園中,及長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為諸茶冠。但開花不結(jié)子,初用插木法,所傳甚難。后因墻崩將茶壓倒發(fā)根,始悟壓茶之法,獲大發(fā)達(dá),流傳各縣。而西墘廠之茶母至今猶存,固一奇也"。
3.1939年茶界泰斗張?zhí)旄!端赡笜渲尽份d:
“前八余年,清道光間,有泉州人蘇姓者,業(yè)農(nóng)寄居太湖……一日往對岸義山……經(jīng)桃子崗祝仙洞下,見樹一,花白,類茶而彌大……試以制烏龍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當(dāng)?shù)亍!?,漸訛為今名—‘水仙’矣?!?/p>
4.1944年出版的《武夷山的茶與風(fēng)景》:
武夷山各種茶葉中以綽約多姿的水仙最討人歡喜。它不是本山茶樹,傳說在清道光年間,有泉州人姓蘇的住在建甌大湖,一天到山上采竹,道經(jīng)桃子崗祝仙洞下看到一株樹,花是白的,像茶樹又不像茶樹,他好奇地摘了一枝插在竹帽上,覺得很清香……到祝仙洞將這樹移到西墘家前,命名為祝仙,當(dāng)?shù)亍!?、‘水’同音,才誤為水仙”。
水仙茶有哪些品種
1.閩北水仙茶:武夷水仙、建陽水仙、建甌水仙茶。
①武夷水仙茶:巖上水仙如正巖、半巖、洲茶水仙;高山水仙如吳三地、竹坑、桐木關(guān)水仙等。
②建陽水仙茶:小湖水仙、雙獅歷水仙、書坊水仙、樟墩水仙白茶。
③建甌水仙茶:北苑水仙、南路水仙、小橋百丈巖水仙。
2.閩南水仙茶:永春水仙、漳平水仙茶。
①永春水仙茶:直條型水仙、包揉型水仙。
②漳平水仙茶:用木模壓制成小方形餅茶,再烘焙干燥紙包好,稱“紙包茶”。
3.鳳凰水仙茶:潮州鳳凰山鳳凰單樅茶。
茶味飄香,叢香濃郁,十沖仍有余香的水仙茶,值得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