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的一天清晨,喬家伙計像往常一樣起早打掃著院里的衛(wèi)生。
剛推開院子里的大門,便遠遠地看見一支日軍隊伍浩浩蕩蕩朝著喬家趕來。
伙計心中一驚,連忙跑到喬家老爺院里通告,喬家老爺招了招手,對著伙計說到:“快!去把那東西掛到大門上!”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是我國國家二級博物館,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是一個有著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傳承價值的建筑,也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
喬家大院的設計風格十分獨特,具有超高的藝術品鑒價值,其建筑風格的由來也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地域風俗息息相關。
去參觀過的人可以看到,喬家大院是一座十分龐大的獨立院落,不與其他居民相鄰。
大門也是一個獨立的拱形門洞,門匾上題有喬家大院四個大字,大門高而聳立,氣勢恢宏。
喬家大院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院墻高且厚,窗卻??;
而且墻體及頂樓等造型設計精致巧妙,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是寶貴的民間藝術珍品。
另外喬家大院巷子縱深度高,從巷口走到巷尾,又會給人一種封閉感。
喬家大院的起源
其實所有的建筑風格,都受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所影響。當然,如今的喬家大院也是從最初的雛形發(fā)展至此。
說起喬家大院第一代主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叫喬貴發(fā)。
喬貴發(fā)的身份和他的名字正好相反,他是康熙年間喬家堡村一位最不起眼的窮人。
幼年因為窮困失去了雙親,成了個孤苦伶仃的孤兒,年齡尚小的喬貴發(fā)吃著百家飯饑一頓飽一頓,卻也是平平安安地長大了。
長大后的喬貴發(fā)不再受同鄉(xiāng)人接濟,決定自己找個出路謀生,于是跟著在內蒙古營生的同鄉(xiāng)一起走了。
到了內蒙古,同鄉(xiāng)人給他介紹了一家典當鋪子,讓他在這里做伙計。
喬貴發(fā)想都不想連忙應下了,勤勤懇懇地在當鋪里工作。
因為喬貴發(fā)年紀小,又沒見過世面,一開始沒少吃苦,但好在老板是個寬厚之人,一直不曾厭棄他。
就這樣,喬貴發(fā)在當鋪的幾年間見過不少人,識過不少物件,倒也算是開拓了眼界,學會了很多待人接物的道理。
最主要的是,喬貴發(fā)只身一人,無牽無掛,幾年里竟也攢下一小筆錢。
到此,喬貴發(fā)想著利用這些錢去干點別的事,于是把當鋪的活兒料理妥當,和老板告了個別,離開了當鋪。
離開當鋪的喬貴發(fā)沒有閑著,他找到另一位同鄉(xiāng),兩人合伙開了一家豆腐店,日子便慢慢滋潤起來。
誰知沒過幾年卻趕上了一整年的大旱,整個北方地區(qū)糧食收成凄慘,糧食價格翻倍上漲。
巧的是經(jīng)營豆腐店要提前囤貨,喬貴發(fā)手里恰好囤了一大批現(xiàn)成的黃豆。
沒有過多猶豫,喬貴發(fā)和同鄉(xiāng)達成一致后便把這批黃豆高價賣出,兩人賺了一大筆。
手里有了這筆錢,喬貴發(fā)更是不堪平庸,他又盤下了一家店,這次的店面又比之前大了很多。
喬貴發(fā)有經(jīng)商頭腦,一心想要做大做強,于是他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除了衣食住行相關生意以外,積累到更多財富之后,喬貴發(fā)還做起了“金融”生意,走進銀行業(yè),設立了大德通票號。
自那以后,喬貴發(fā)的產(chǎn)業(yè)越做越大,命運逐漸逆轉。
多年后,喬貴發(fā)回到了老家,回報這個養(yǎng)育自己多年的村莊,當年吃不起飯的窮苦小子,外出多年,回來竟搖身一變成了大富商。
喬貴發(fā)還鄉(xiāng)以后,經(jīng)人介紹娶了妻子,雖是個寡婦,但是勤勞能干。喬貴發(fā)出身也不好,也沒說什么。
之后他又在老家買地修建了一處院落,也就是喬家大院最初的樣子。
喬家大院的發(fā)展
喬貴發(fā)和妻子繼續(xù)做生意,妻子還生下三個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
隨著年份的增長,喬貴發(fā)自知已老矣,于是將自己一生積攢的產(chǎn)業(yè)分給了三個兒子,自己安享晚年。
三個兒子成年后也各自娶妻生子,各自分家,手里攥著老爹留下的產(chǎn)業(yè),日子也算過得充裕。
但小兒子喬全美似乎是完美地繼承了喬貴發(fā)的經(jīng)商頭腦,早在分家之前就曾壯大過家族一部分產(chǎn)業(yè),此事還曾被村里人討論過。
分家后,喬全美更是生財有道,沒多久便發(fā)了家。
于是,喬全美又在喬家堡東北處買下了一大片地,修建了一處大宅子。
要說喬貴發(fā)修建的宅子是喬家大院的雛形,那么喬全美的這處宅子,基本上奠定了喬家大院的風格和基調。
喬全美自年輕時便像父親一樣充滿野心,在商界起起伏伏,深知這世間充滿不可預測之事,好壞都要防備。
于是他壘起了高墻,修筑成五進三院的封閉式結構。
這種結構一方面體現(xiàn)出了喬全美十分重視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迎合了他喜歡平靜,不愿被外事打擾的性格。
喬全美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喬致廣,另一個叫喬致庸,兩人相差不少歲數(shù)。
后來喬全美夫妻倆英年早逝,喬致庸被尚且年少的哥哥撫養(yǎng)長大,悉心培養(yǎng)。
可誰知,喬致庸本想科舉后進入官場,哥哥卻突然病逝。
喬家只剩下了喬致庸這一位繼承人,他便順理成章地接下家族產(chǎn)業(yè),繼續(xù)做生意。
也許是上了多年學,喬致庸的致富之路也可謂是相當精彩,一度成為當年的“商界精英”。
他不僅疏通了南北茶路,還將中國茶葉賣給了外國人。
與外國人做生意,也真是一個巧合,不過從中也能看出喬致庸善于把握機遇的特點。
某一天喬致庸到外面吃飯,席間看到一個外國人端著一杯茶贊不絕口。喬致庸本就是做茶業(yè)生意的,這一幕引起了他的興趣。
恰好座處有一個會說洋文的秀才,他便立馬叫那人上去與這外國人交流一番。
秀才回來后說道,這洋人很喜歡咱們的茶葉,想回家的時候帶去一些。
這讓旁人聽去,可能會覺得就是洋人也不見得有什么世面。
可是喬致庸是個經(jīng)商天才,他立馬決定要拓寬自己的茶葉商路,將茶葉賣給外國人。
彼時朝廷動蕩,社會不安,太平天國運動使得全國各處都有動亂,想要出口商品,恐怕不是什么易事。
但喬致庸經(jīng)過多年的打拼,早就積累了一大把人脈。
他先是找了一處能與外國人聯(lián)系上的鋪面,設立了一座茶磚坊,專門生產(chǎn)外國人喜歡的茶磚,名叫洋露洞。
很快他的茶磚坊一度成為了當?shù)刈畲蟮牟枞~行。
后來喬致庸又花錢和政府官員打交道,以便疏通水路運輸,來和當時最大的對手——俄國商人競爭。
就這樣喬家生意蒸蒸日上,逐漸走向鼎盛。
直至清朝末年,喬家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200家商鋪商行,資產(chǎn)達到了數(shù)千萬兩,在山西有著“亮財王”的稱號。
喬致庸發(fā)財之后,又將喬家大院擴建至四院。
由于當時那個年代戰(zhàn)亂四起,到處有流匪逃竄,山西人民在修筑院落時都會加高圍墻以抵擋匪患。
于是喬致庸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高了圍墻,使得喬家大院安全和封閉的主題更為深刻。
除此之外,他還縮短了廂房東西向之間的距離。
這種封閉式的結構實際上非常能夠體現(xiàn)出那個年代人們家族一體觀念較為封建的思想,自給自足自保的理念尤為突出。
后來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喬家大院拍攝的。
封閉式的院落和裝修風格也更加加深了電影沉重壓抑的感情色彩。
大門上的匾額上寫著“福種瑯嬛”四個大字,是后來慈禧太后所寫,意思是,這里被福氣籠罩,是神仙可以居住的地方。
另外門兩側還有一副對聯(lián),內容為“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來自李鴻章。
由此可見在清朝末年,喬家的名聲可謂是享譽全國。
院外,喬致庸又加筑了一處大門,氣勢豪派,風格飄逸,西邊建筑了一處祠堂,來供奉祖宗的牌位。
在戰(zhàn)亂年代,家房抵御外侵是不容忽視的。
尋常人家只會在外墻上下功夫,修高加厚來抵御侵略。
但喬致庸不僅做到了這一點,還將房頂上加修了通道,連接了四個院子,更加方便了院子之間的聯(lián)系。
從這一點出發(fā),喬家大院的設計又充滿軍事風格,十分值得考究。
不過幸好,這些都沒怎么利用上,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喬家大院也曾差點淪為日軍的盤中餐。
種善因得善果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四處燒起戰(zhàn)火,燒殺搶掠,不放過任何一家,稍微有點財富的都會被洗劫一空。
不久,戰(zhàn)火燒到了祁連縣,作為山西首富,日軍早有耳聞,帶了一大支軍隊,準備將喬家大院占為己有。
當時喬家當家人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一籌莫展之際,想到了當?shù)匾獯罄熘鹘烫玫纳窀该蠐裣病?/p>
原來喬家與這座天主教堂也是有淵源的。
1900年,洋人被排外,山西巡撫大肆殺害當?shù)氐难笕?,不少教堂因此遭受迫害?/p>
太原一座教堂里逃出了7名修女,一路逃到喬家堡。
當他們陷入無人搭救的絕望之際時,心慈的喬致庸伸出了援手,將她們藏了起來躲過了追殺,事后又給了她們很多錢財送他們離開。
喬家老爺派人去給孟擇喜講述了這件事,并且尋求孟擇喜的幫助,以躲過日軍的掠奪。
原來意大利和日本是盟國,受盟國保護的地方是萬萬不可侵犯的。
果然,當日軍感到喬家大院時,看到了貼了安民告示,上面寫道:
“這里是我的子民,你們不能亂來。”
日軍軍官馬上下令撤退,并且警告隊伍中的士兵任何人不得騷擾喬家。喬家也成為當年日軍大掃蕩中唯一一個“幸存者”。
再后來,戰(zhàn)爭的煙火越燒越旺,喬家也因為新政府新政策的打壓一落千丈。
為了躲避戰(zhàn)爭,喬家人紛紛逃往他鄉(xiāng),也有一部分人走上革命道路,在戰(zhàn)場上揮灑血汗。
后來也沒有人回到大宅生活,這處老宅也一直被保存完整,遺留至此。
改革開放以后,1985年,當?shù)卣A袅诉@座宅院,將它設立為博物館并于次年對外開放。
博物館里存放著數(shù)千件展品,除了老宅留下的一部分,還增設了很多當?shù)孛袼孜奈?,內容豐富,花樣繁多。
正如當年鼎盛時期的喬家產(chǎn)業(yè),除了涉及衣食住行以外,還涉及到了當?shù)亓曀锥Y儀。
后來又有一些導演到此拍戲,因此也專門設立了一些與相關影視題材有關的展館。
傳承承載的精神
雖然喬家人后來的歸處已經(jīng)無跡可尋,但是這所遺留下來的大宅院卻完整地保存了多年的歷史。
它承載著幾代人的精神,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拼搏和善良。
從喬貴發(fā)開始,發(fā)家后沒有選擇安逸,而是衣錦還鄉(xiāng),重新開始。
喬致庸帶領喬家走向鼎盛,卻也不忘本,一直保持善意。
如果當年他沒有伸出援手解救意大利修女,多年后喬家大院早已毀于日本人之手,我們也不會到現(xiàn)在還能看到它雄偉的氣派。
在財富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人性的希望,實屬可貴。
因此,喬家大院不僅留下了可供觀賞的宅子和頗富傳奇色彩的歷史,它承載的精神也被傳承下來。
這種精神才是比財富和物質更為重要的至寶,也正是這些精神才支撐喬家輝煌百年。
如果不是遇上世事變遷,喬家人可能會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所宅院里,當然,這都是人們的無限幻想。
喬家大院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追逐財富的道路上,不僅要敢于拼搏,堅持到底,還要始終謹記心中那份踏實質樸和善意,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