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莓原產于南美洲,據(jù)考證是由智利智魯島的一種草莓與北美洲佛吉尼亞州生長的草莓雜交而成,自誕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野果而無人問津。轉折點出現(xiàn)在2003年,荷蘭的一位果農覺得這個品種有市場潛力,將其帶到歐洲進行商業(yè)化種植并進行販賣,這才有了我們
菠蘿莓原產于南美洲,據(jù)考證是由智利智魯島的一種草莓與北美洲佛吉尼亞州生長的草莓雜交而成,自誕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野果而無人問津。轉折點出現(xiàn)在2003年,荷蘭的一位果農覺得這個品種有市場潛力,將其帶到歐洲進行商業(yè)化種植并進行販賣,這才有了我們今天見到、吃到的菠蘿莓。
在草莓的上市的時節(jié),一斤菠蘿莓的售價可高達200元左右。其他草莓根據(jù)品種不同可以賣到十幾元至百元不等,相比之下,菠蘿莓的售價可以用天價來形容了,但是,凡是存在皆為合理,在這看似離譜的價格背后隱藏著怎樣的驅動因素呢?

尋找核心訴求
一個產品,尤其是農產品,安身立命的根基在于品質,只有品質過關才會有消費者愿意幫助你傳播,才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慕名而來,反過來,倒逼種植端不斷改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市場供應。從品質來講,菠蘿莓果體瓷白、籽玫紅,口感糯甜,并且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獨特物質,帶有菠蘿香味,能分解蛋白質。除此之外,菠蘿莓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每100克菠蘿草莓中就含有維生素C60毫克。驚艷的顏值、絕佳的口感以及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都是菠蘿莓能夠賣出高價的首要條件。
回歸供求關系
經(jīng)濟學理論認為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在洞察高價背后的動因時,供求關系是不得不思考的一環(huán)。一方面,菠蘿莓尚處于推廣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整體種植面積都比較小,沒有形成規(guī)模效應。另一方面,菠蘿莓本身需要在玻璃溫室種植,對種植栽培條件要求比較苛刻,栽培菠蘿莓開花結果連續(xù)不斷、交叉進行,故在顯蕾后一般白天保持24℃~28℃,夜間6℃~8℃,高于30℃或低于5℃都不利于菠蘿莓的開花結果,產量比較低。綜合各方因素,目前市場上的供應量比較少,因此,價格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
消費新觀念的誕生
伴隨著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和由此引發(fā)的消費升級浪潮,新興中產階級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愿意為產品的附加值付出額外的代價。在新消費時代,從最近貓爪杯備受追捧可以看出:顏值就是正義,顏值就是流量,網(wǎng)紅經(jīng)濟崛起成為一種消費時尚。作為一種外觀迥異的草莓,菠蘿莓天生就具有吸引眼球的能力,與既有的草莓產生視覺沖突,具備成為網(wǎng)紅的潛質,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在農業(yè)領域,鄰國日本有諸多方面值得我國學習,尤其是在新品種的研發(fā)、培育、產品市場化和品牌化。僅以草莓為例,經(jīng)由日本研究培育的品種就有上百種,用以滿足各色各樣的消費場景和目標人群?;貧w我國在生鮮水果發(fā)展,根本上也要花大力氣用在品種創(chuàng)新上,打造新品類,提高品質,從而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釋放消費潛力。這對于從種植端到消費者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