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后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于他的創(chuàng)作。下面小編就通過40幅繪畫作品帶大家重溫莎翁的經(jīng)典戲劇。

▲莎士比亞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劇中的人物大多以死亡為結局,表現(xiàn)出悲沉雄渾和震撼人心的氣勢。“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些作品著力塑造了一批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于在同環(huán)境和內心的懸殊斗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于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其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劇本簡介
哈姆雷特在德國上學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叔父克勞迪斯即位后與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shù)麓颐Y婚。這一連串事變使哈姆雷特充滿了疑惑和不滿。緊接著哈姆雷特遇到父親的鬼魂,向他說明自己是被新國王克勞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復仇。
哈姆雷特利用裝瘋掩護自己并通過&34;戲中戲&34;證實了自己的叔父的確是殺父仇人。由于錯誤地殺死了心上人奧菲莉亞的父親,奧菲莉亞悲痛之下投河自殺,哈姆雷特不得不接受與其兄雷歐提斯的決斗。
此時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shù)乱蛘`喝新國王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迪斯并囑托朋友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后人。
相關作品

▲亨利·富塞利《霍雷肖、哈姆雷特和鬼魂》 1789年
亨利·富塞利(1741-1825),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痘衾仔ぁ⒐防滋睾凸砘辍愤@幅畫表現(xiàn)哈姆雷特的朋友霍雷肖顧及友人的安全,竭力阻止哈姆雷特隨同老國王的鬼魂離去的場景。劇中二人在城堡站崗處遇到了老國王的鬼魂,鬼魂傾訴自己是被克勞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復仇。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1858年 鋼筆畫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1828-1882),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重要代表畫家。《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一畫取自第三章第一節(jié),奧菲利亞聽從了父親,認為同哈姆雷特分手是對他有利,于是將兩人愛情紀念品還給哈姆雷特。

▲Nicolai A. Abildgaard 《哈姆雷特向母親喬特魯?shù)抡故靖赣H的亡靈》 1778年
Nicolai A. Abildgaard(1743-1809),丹麥新古典主義和歷史畫家。王后喬特魯?shù)率枪防滋氐哪赣H,在老國王去世后不到兩個月就改嫁給新國王即哈姆雷特的叔父,后因誤喝新國王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

▲Coke Smyth 《哈姆雷特誤殺了波洛涅斯》
這幅畫表現(xiàn)哈姆雷特誤殺了波洛涅斯的場景。波洛涅斯是朝中重臣,也是哈姆雷特愛人奧菲利婭的父親,他在劇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由他的死亡開始,整個故事氣氛趨于緊張。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奧菲莉亞》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1829-1896),英國畫家,拉斐爾前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作品《奧菲莉亞》表現(xiàn)女主角溺水身亡后的場景。奧菲莉婭是莎士比亞筆下優(yōu)美絕倫的女性代表之一,她與哈姆雷特陷入愛何卻無望結合。作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劃的一部分,她被哈姆雷特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她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奧菲莉亞》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1823-1889年),法國學院派畫家。這幅畫同樣表現(xiàn)奧菲莉亞落水的場景,畫面優(yōu)美悲傷,少女無力無助的神情令人嘆息。
《奧賽羅》
《奧賽羅》大約創(chuàng)作于1603年,講述威尼斯將軍奧賽羅與妻子苔絲狄夢娜的愛情悲劇。莎士比亞從頭至尾地完美展示了奧賽羅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現(xiàn)了在其身上兩種對立情緒的斗爭。
劇本簡介
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因為奧賽羅是一個黑人,且兩人年紀相差太多,婚事未被準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
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
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相關作品

▲盧多維科·馬爾凱蒂《奧賽羅》 水彩
盧多維科·馬爾凱蒂(1853-1909),意大利畫家。這幅畫中兩個主角拿著一方繡著草莓花樣的手帕,這是劇中的重要道具。手帕原本是是奧賽羅送給苔絲德夢娜的定情之物,后來被伊阿古設計為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私通的證物,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

▲Antonio Mu?oz Degrain《苔絲狄夢娜》
Antonio Mu?oz Degrain(1840-1924),西班牙畫家。苔絲狄夢娜是奧賽羅年輕美麗的妻子,她因崇拜和愛慕奧賽羅而與他結合,最終卻不幸被奧賽羅所殺。

▲Antonio Mu?oz Degrain《絲狄夢娜和奧賽羅》
Antonio Mu?oz Degrain(1840-1924),西班牙畫家?!短z狄夢娜和奧賽羅》是奧賽羅掐死妻子絲狄夢娜之前的場景。此時苔絲狄夢娜尚在睡夢中,奧賽羅輕聲走進房間,隨后喚醒她,指責她的不忠,并在床上勒死了她。

▲阿道夫·維茨《奧賽羅》,這幅畫同樣是表現(xiàn)奧賽羅掐死妻子絲狄夢娜前的場景。

▲William Salter 《奧賽羅在苔絲狄夢娜的尸首旁哭泣》 1857年
William Salter(1804–1875),英國肖像畫家。這幅畫刻畫了奧賽羅在知道自己誤殺妻子后傷心不已,在苔絲狄夢娜的尸首旁哭泣的場面。
《李爾王》
《李爾王》作于1605年,改編自8世紀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在莎士比亞戲劇中,以氣魄雄渾而著稱,該劇表現(xiàn)李爾王與三個女兒的悲傷故事。
劇本簡介
年邁的李爾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竭盡全力贊美國王而獲得全部封地,小女兒考狄利婭因表達了自己樸實而真摯的感情被李爾驅逐。
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李爾王在卸任后,被兩個不孝的女兒趕出家門。小女兒在法國得知李爾王的困境之后前去營救??嫉依麐I率軍攻入,父女團圓。但戰(zhàn)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過于悲傷,最后崩潰而死。
相關作品

▲Gustav Pope《李爾王的三個女兒》
Gustav Pope (1831–1910),出生于奧地利的英國畫家。這幅畫中左側的是李爾王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右側是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诿鄹箘Φ拇笈畠焊呒{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卻將年事已高的李爾王驅逐出宮,在最后的決斗中兩個惡毒的女兒也死去了。

▲John Gilbert《考狄利婭在李爾王的宮殿中》
John Gilbert (1817-1897),英國畫家。該畫描繪的場景是:當?shù)弥嫉依麐I被剝奪了繼承權,勃艮第公爵撤銷了婚約,法蘭西國王則因她的誠實將其迎娶。

▲Edwin Austin Abbey《考狄利婭的告別》
Edwin Austin Abbey(1852-1911),美國壁畫家、插畫家和油畫家。《考狄利婭的告別》描繪李爾王的小女兒離開李爾王的王宮前的場景。

▲威廉·戴斯《李爾王和弄人在暴風中》
威廉·戴斯(1806-1864),英國畫家。戲劇《李爾王》中有一個滑稽角色“弄人”,在李爾王被趕出王宮后,一直伴其左右,寸步不離。弄人雖然外在滑稽,卻深具智慧,他稱李爾王為“老伯伯”,每每在老王犯錯誤的時候一針見血的對他進行嘲諷和規(guī)勸。當最終的悲劇到來時,弄人義無反顧地為李爾王而死。

▲詹姆斯·巴里 《李爾王為考狄利婭的死而哭泣》 1786-1788年
詹姆斯·巴里(1741-1806),愛爾蘭畫家。該畫表現(xiàn)年邁的李爾王在考狄利婭被殺死后,抱著心愛的小女兒哭泣的悲傷畫面。
《麥克白》
《麥克白》創(chuàng)作于1606年,根據(jù)顧英格蘭史學家拉斐爾·霍林獻特的《蘇格蘭編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弒王篡位的野心家麥克白的故事。
劇本簡介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歸來,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說他將進爵為王但無子嗣繼承,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后代要做王。
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wèi),害死了班柯和其他無辜的人。
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里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麥克白卻無一絲難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英格蘭軍隊的圍攻,落得削首的下場。
相關作品

▲夏塞里奧《麥克白和班柯第一次遇到三個女巫》
夏塞里奧(1819-1856),法國浪漫主義畫派畫家。《麥克白和班柯第一次遇到三個女巫》描繪的是麥克白將軍從戰(zhàn)場上凱旋而歸的途中遇到了三個女巫的場景,這一幕對劇中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是因聽信女巫的預言,麥克白在野心的驅使與其妻的慫恿下,一步步走向暴君之路。

▲亨利·富塞利《麥克白、班柯和三個女巫》
亨利·富塞利(1741-1825年),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該畫同樣描繪麥克白將軍從戰(zhàn)場上凱旋而歸的途中遇到了三個女巫的場景。

▲喬治·卡特莫爾《麥克白指示來殺死班柯的殺人犯》
喬治·卡特莫爾(1800-1868),英國畫家。這幅畫描繪的是麥克白密謀殺死班柯的場景。班柯將軍是麥克白的同僚,在女巫的預言中,麥克白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后代要做王。不甘為他人做嫁衣的麥克白指示親信擊殺班柯,從此開始了一條充滿血腥的不歸路。

▲亨利·福塞利《麥克白夫人夢游中》 1784年
亨利·富塞利(1741-1825年),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該畫麥克白夫人舉著火把夢游的場景。麥克白夫人在劇中的形象被定性為一個殘忍、惡毒的女人,是導致麥克白悲劇的直接因素和罪魁禍首,她野心勃勃,對權力有很強的渴望,煽動并幫助麥克白登上皇位。

▲夏塞里奧《麥克白看見班柯的鬼魂》 1854年
夏塞里奧(1819–1856)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畫家。該畫描繪在宴會上麥克白看見班柯的鬼魂的情景。班柯的鬼魂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麥克白加冕后的宴會上,并坐在麥克白應該坐的王位上。麥克白篡位后,又犯下了一系列罪行,內心始終被恐懼圍繞。

▲亨利·富塞利《麥克白的幻覺》 1773-1774年
亨利·富塞利(1741-1825),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這幅畫同樣描繪麥克白看見班柯的鬼魂的情景,劇中只有麥克白一人可以看到鬼魂,這是他無法擺脫的巨大恐懼。
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第十二夜》
在喜劇方面,莎士比亞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樂觀主義是莎士比亞的喜劇創(chuàng)作的基調。在他的喜劇中,蘊含著人文主義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對人類光明前途的展望。他的四大喜劇作品分別是:《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是威廉·莎士比亞青春時代最后一部也是最為成熟的喜劇作品。整部戲劇情調輕松,總的來說就是一個“亂點鴛鴦譜”的故事。
劇本簡介
兩個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時愛上了郝米婭,而郝米婭戀著拉山德,她的好友海麗娜又戀著狄米特律斯。
郝米婭和拉山德私奔到森林里,狄米特律斯和海麗娜隨之跟去。這個森林里本來住著仙王奧伯龍、仙后蒂塔尼亞和侍奉他們的精靈,仙王派小精靈迫克去取來“魔汁”以戲弄仙后。
這種魔汁有這樣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醒來后就會愛上第一眼看見的生物。魔汁的出現(xiàn)使四個青年的愛情發(fā)生了徹底的錯位。
故事中最具戲劇性的情節(jié)恐怕要數(shù)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與一個闖入林中的織工波通荒唐的“相愛”。小精靈迫克使織工變成了一頭更可笑的蠢驢,而仙后在接觸魔汁后一覺醒來時正好看到這頭驢,因此他得到了仙后的恩寵。
最后按照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終成眷屬,仙界、人間復歸太平。
相關作品

▲亨利·富塞利《蒂塔尼亞與驢頭波通》
亨利·富塞利(1741-1825年),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亨利·富塞利為《仲夏夜之夢》繪制過多幅作品?!兜偎醽喤c驢頭波通》所描繪的情景,就是仙后蒂塔尼亞接觸魔汁后醒來后看見波通并愛上他的那一幕,她溫柔地緊緊摟住驢頭波通,四周則是服侍她的仙女,腳下還有仙女和精靈在跳舞。

▲Joseph Noel Paton《奧伯龍與蒂塔尼亞的爭吵》
Joseph Noel Paton(1821-1901),蘇格蘭畫家、插畫家和雕塑家。奧伯龍與蒂塔尼亞是《仲夏夜之夢》中的仙王和仙后,因為一個“換兒”(傳說中仙人常于夜間將人家美麗的小兒竊去充做侍童)而產(chǎn)生爭吵,引發(fā)了后續(xù)的一系列戲劇性的故事。

▲William Blake《仙人們在奧伯龍、蒂塔尼亞和迫克身邊跳舞》1786年
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國詩人、畫家。該畫描繪仙人們歡樂的舞蹈場面,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將普通人的思想感情注入貴族、精靈、仙人、蛛網(wǎng)、飛蛾等生物中,以此為基礎塑造了善良、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

▲John Simmons《郝米婭和拉山德》1870年
John Simmons (1823–1876),英國小型畫畫家、插畫家。郝米婭和拉山德是一對戀人,兩人為了反抗包辦婚姻,相約私奔到森林中。其中赫米婭是莎士比亞筆下資產(chǎn)階級新女性的代表,她對父權制的勇敢抗爭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對于女性地位和權利的重新考量。

▲Washington Allston《郝米婭和海麗娜》1818年
Washington Allston(1779-1843),美國畫家和詩人。郝米婭和海麗娜是劇中的一對好友,但是又與兩位青年陷入愛情糾葛。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約作于1596-1597年,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劇中塑造了猶太商人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
劇本簡介
威尼斯富商安東尼奧為了成全好友巴薩尼奧的婚事,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債。由于安東尼奧貸款給人從不要利息,并幫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私奔,懷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機報復,佯裝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還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巧傳來安東尼奧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資金周轉不靈,貸款無力償還。夏洛克去法庭控告要安東尼奧履行諾言。為救安東尼奧的性命,巴薩尼奧的未婚妻鮑西婭假扮律師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須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準流血。夏洛克因無法執(zhí)行而敗訴,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財產(chǎn)。
相關作品

▲托馬斯· 薩利《夏洛克和鮑西亞》 1835年
托馬斯· 薩利(1783-1872),美國肖像畫家。這幅畫中描繪的鮑西亞是莎翁筆下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形象。她為了援助丈夫巴薩尼奧的朋友安東尼奧,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判決夏洛克的案件,有膽有識,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懲罰了惡人。

▲John Everett Millais《凱特·多蘭扮演的鮑西亞》
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英國畫家,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之一。這幅畫表現(xiàn)的是凱特·多蘭所扮演的美麗智慧的鮑西亞的形象。

▲Maurycy Gottlieb《夏洛克與杰西卡》 1876年
Maurycy Gottlieb(1856-1879),波蘭浪漫主義畫家。該畫描繪猶太商人夏洛克與他的女兒杰西卡,劇中杰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相戀,并帶著夏洛克的財產(chǎn)與羅倫佐私奔。

▲《杰西卡肖像》
《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早期創(chuàng)作的著名喜劇,主要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兒羅瑟琳到森林尋父和她的愛情的故事。劇名《皆大歡喜》反映了莎士比亞理想中的以善勝惡的美好境界。
劇本簡介
弗萊德里克不顧兄弟情誼,篡奪了胞兄的公爵之位,把公爵趕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兒羅瑟琳與受到長兄奧列佛虐待的奧蘭多相愛。
但不久羅瑟琳也被放逐,不得已女扮男裝逃亡到亞登森林,后來與奧蘭多不期而遇。奧蘭多以德報怨,拯救了兄長,使奧列佛天良發(fā)現(xiàn),并與羅瑟琳的堂姊妹、弗萊德里克之女西莉婭產(chǎn)生了愛情。
他們一直生活在森林里,幫助羅瑟琳尋找父親。最后弗萊德里克受隱士點撥,翻然悔悟,將權位歸還給了胞兄,奧蘭多與羅瑟琳、奧列佛與西莉婭、牧人西爾維斯與牧女菲必、小丑試金石與村姑奧德雷四對戀人喜結良緣,以善勝惡,皆大歡喜。
相關作品

▲William Mulready《人生七階》1836-1838年
William Mulready(1786-1863),愛爾蘭畫家。《人生七階》出自《皆大歡喜》的第二幕第七場,莎士比亞借杰奎斯這個角色提出人生分為嬰孩到老叟再回歸孩提的七個階段:全世界是一個大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他的表演可以分為七個時期。

▲Francis Hayman《羅瑟琳和西莉婭去觀看奧蘭多和武士查爾斯比武》
Francis Hayman(1708-1776),英國畫家、插畫家。該畫表現(xiàn)羅瑟琳和西莉婭去觀看奧蘭多和武士查爾斯比武的場景。奧蘭多的長兄想獨占父親的遺產(chǎn),于是安排武士查爾斯在摔角比賽中傷害甚至殺死他的兄弟。奧蘭多卻因禍得福,不僅僅輕松擊敗查爾斯,還遇見了令他一見鐘情的羅瑟琳。

▲Robert Walker Macbeth《羅瑟琳》
Robert Walker Macbeth(1848-1910),蘇格蘭畫家?!督源髿g喜》中,莎士比亞將羅瑟琳對奧蘭多又喜又羞的情思通過富有趣味性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使羅瑟琳的形象深入人心。

▲Walter Deverell《奧蘭多與羅瑟琳》 1853年
Walter Deverell (1827–1854),英國畫家。劇中羅瑟琳在觀看奧蘭多與武士查爾斯比武時對他一見鐘情,逃亡到亞登森林又與奧蘭多不期而遇,最后兩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創(chuàng)作的終結。這部作品描寫一對失散孿生兄妹所遇到的故事,以抒情、浪漫的筆調表現(xiàn)了生活之美和愛情之美。
劇本簡介
西巴斯辛和薇奧拉是相貌相同的孿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兩人失散。薇奧拉女扮男裝投到奧西諾公爵的門下當侍童,并替他向伯爵小姐奧麗維婭求婚,而奧麗維婭卻對代主求婚的薇奧拉一見鐘情。
奧麗維婭的叔父執(zhí)意要將她嫁給蠢笨的富戶安德魯,還鼓動安德魯和薇奧拉決斗。安德魯?shù)热讼胝肄眾W拉決斗,卻把哥哥西巴斯辛錯當成薇奧拉,奧麗維婭也錯把西巴斯辛當成薇奧拉,倆人私下結百年之好。
最后,西巴斯辛和薇奧拉兄妹重逢,奧西諾公爵被薇奧拉的品貌所感動娶她為妻,眾人都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相關作品

▲Daniel Maclise《馬伏里奧和伯爵小姐》
Daniel Maclise(1806 -1870),愛爾蘭畫家。該畫主要描繪馬伏里奧和伯爵小姐兩個角色。劇中馬伏里奧是伯爵小姐奧麗維婭家中的大管家,因為得罪伯爵小姐的叔父而遭到戲弄,被誆騙著穿著令人厭惡的黃色長襪,并向伯爵小姐求愛,結果丑態(tài)百出。

▲Arthur Boyd Houghton《托比·貝爾奇協(xié)助安德魯》1854年
Arthur Boyd Houghton(1836-1875),英國畫家。該畫描繪是伯爵小姐奧麗維婭的叔父托比·貝爾奇鼓動安德魯和薇奧拉決斗的場景。

▲Francis Wheatley《第十二夜》 1771–1772年
Francis Wheatley (1747–1801),英國肖像、風景畫家。這幅畫表現(xiàn)了薇奧拉和安德魯決斗的場面。

▲沃爾特·豪厄爾·德弗雷爾《第十二夜》
沃爾特·豪厄爾·德弗雷爾(1827-1854),英國畫家。該畫表現(xiàn)了劇中一個小丑形象,常常戲弄大管家馬伏里奧。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雅昌藝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