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云鶴胡同,一個不大引人注意的小胡同。胡同深處,一間掛著“為人民服務”牌匾的矮平房卻格外“顯眼”,牌匾下面,還掛著“光榮之家”的金色牌子。這里,是79歲老人劉連貴經(jīng)營了11年的理發(fā)小店,也是老人和他“攢”了幾十年老顧客的“家”。劉連貴,
長春市云鶴胡同,一個不大引人注意的小胡同。
胡同深處,一間掛著“為人民服務”牌匾的矮平房卻格外“顯眼”,牌匾下面,還掛著“光榮之家”的金色牌子。這里,是79歲老人劉連貴經(jīng)營了11年的理發(fā)小店,也是老人和他“攢”了幾十年老顧客的“家”。

劉連貴,十幾歲的時候就去當了兵,轉業(yè)后被分配到長春市鋁制品廠工作。劉連貴告訴中國吉林網(wǎng)記者,在那個年代,廠子都是組織大家互相幫助,就連理發(fā),都是相互給對方剪,他的手藝也是那時候練成的。因為剪得好,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廠子還特意為他購買了全套的理發(fā)用具。就這樣,劉連貴的“隱藏技能”被激發(fā),廠里同事理發(fā)都找他。
退休后,劉連貴在自家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里,用學到的手藝做起了小生意。當記者問劉老為什么會在小店外邊掛著“為人民服務”的牌匾時,他回答說:“我感謝黨,是偉大的黨的領導為我們換來了如今幸福的生活。從我懂事到上學再到當兵,我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為人民服務’,而且我也一直想通過自己的能量來回饋社會,所以把這個牌子放在了高處,不僅鼓勵我自己,也能宣傳這樣的美德?!?/p>
穿過短窄的走廊來到店內,房間里并沒有想象中的昏黃光線,明亮的燈光照得每個角落都清晰無比,鏡子上沒有任何指痕,桌面上也沒有灰塵,理發(fā)工具整潔地擺放在工作臺上,就連有著40多年歷史的掛鐘也一塵不染、光潔如新,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條。
記者在店里與劉老攀談了10多分鐘,期間,陸續(xù)有顧客上門理發(fā),劉老熱情地和每個人打著招呼,熟絡非常。他告訴記者,來這理發(fā)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老顧客,大家相互都非常熟悉,嘴里說著話,劉老手里的活也一直沒停。
“我在這兒理發(fā)多十多年了,就習慣這樣的手法,你別看就這么個小地方,老師傅的手藝不比很多理發(fā)師差!”聽到了記者與劉老的對話,正在理發(fā)的顧客也加入到其中,店內的氣氛也活躍起來。時代在進步,產(chǎn)品在更新,當問到劉老是如何保證發(fā)型的時尚感時,他說,其實發(fā)型主要是看個人的臉型和腦形,只要掌握幾大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再配合自己過硬的手法,無論如何變化,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劉老自豪地表示,別看自己年紀大了,一樣會關注一些理發(fā)技能的更新迭代,畢竟活到老學到老。
梳子、剃刀、發(fā)推、毛巾,簡單的理發(fā)工具,在劉連貴的手中卻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認真、專注地為顧客打造著理想中的發(fā)型。說話間,顧客的頭發(fā)已經(jīng)剪好,劉連貴仔細地為顧客清理著脖子上的碎發(fā),并熟練地撤下毛巾整理顧客的衣領,待顧客穿好衣服付了款,兩人還相互說著:“下回來可就是二月二嘍,那時候我就直接來,哈?!?/p>
在劉老與顧客之間的聊天中,記者得知五元錢的理發(fā)定價已經(jīng)11年沒有變過。為什么理發(fā)一直是五元錢,沒想過漲價嗎?劉連貴告訴記者:“來我這的人,我基本認識,我感謝大家喜歡我的手藝,我收大家的這個五元錢也就是電費和一些工具的折損費。而我不漲價是因為‘為人民服務’對我來說是堅固不可動搖的信念,我用我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哪怕物價上漲我也沒有想過?!庇浾咭擦私獾?,79歲的劉連貴之前也會參與到一些公益活動中,為轄區(qū)老人及環(huán)衛(wèi)工人免費理發(fā),周圍的鄰居也紛紛為劉連貴的行為豎起大拇指。
如今劉老年事已高,鮮少外出,每天除了在店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忙照看孫子和孫女。 當記者問他是否想過不再經(jīng)營理發(fā)店,而是回到家中享受天倫之樂時,劉連貴卻告訴記者,自己還是希望能向雷鋒同志學習,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下午三點,結束了一天的營業(yè),劉老打掃了地上的碎發(fā),將理發(fā)工具擺放整齊,又檢查了插線板上連接發(fā)推的插頭有無安全隱患,還搬出了凳子登高看了其他線路安全問題,這矯健的動作還真看不出來他已是年近80歲的老人。
整理好店內環(huán)境,麻利地穿戴好后,劉老樂呵呵地說:“我要去看大孫子了!”便與記者前后走出了理發(fā)店。
走出小店,記者再次回頭看了看門口,門上的“五元”字樣雖換過多次形式,卻始終是那個“五元”。
或許,那始終未變的,不單單是理發(fā)的價錢,還有老人一生的追求,不變的初心,堅定的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中國吉林網(wǎng) 吉刻APP記者 李璐宜 文/圖
微信掃一掃:分享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