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農歷的二月二,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二月二,龍?zhí)ь^”,不少朋友忍了一個多月的頭發(fā)沒理,到了二月二,理發(fā)館的預約常常都會滿員,正如老話說的“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褒?zhí)ь^”其實是源于古人對自然天象的崇拜,“龍”指的是二十八宿(
明天是農歷的二月二,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二月二,龍?zhí)ь^”,不少朋友忍了一個多月的頭發(fā)沒理,到了二月二,理發(fā)館的預約常常都會滿員,正如老話說的“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龍?zhí)ь^”其實是源于古人對自然天象的崇拜,“龍”指的是二十八宿(古人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宿,即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即為“四象”: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角”也就是“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zhí)ь^”。而古人們對于星象的認識總會與農耕文化關聯(lián)起來,因此,每到二月二這天,人們便會認為雨水開始增多、忙碌的春耕將要開始;吉利的龍?zhí)ь^星象也寄托著人們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美好寓意。

中國人對龍有著深厚的情懷、濃厚的敬佩之情,我們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類似于中華民族的圖騰,它也是王權的象征,背后有統(tǒng)合支配宇宙的神力和神權;龍不僅是萬獸之首,也是萬能之神,尤其是龍的威武奮發(fā)、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的精神,更是人們崇拜和信仰它的美好的寓意所在。
這些美好的寓意,注定了二月二是個不尋常的一天,是個好日子,一定少不了慶祝活動和美食相伴,而且?guī)缀跛械娘L俗活動和美食都要和“龍”息息相關,要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可以說:這一天,是龍的日子。按照傳統(tǒng)習俗,要記得“做3事”:
一、做“龍”事:
在明代以后,有不少關于“二月二習俗”的記載,比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蝎、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除此以外,“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p>
- 撒灰引龍:是指人們從家門口用草木灰撒一條龍到河邊,然后再用谷糠撒一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財兩旺。
- 熏蟲避蝎:二月初二正值春天驚蟄前后,隨著天氣變暖,各種昆蟲萌動,為了防止蟲害,人們通過熏香燃煙來驅走毒蟲,既讓人畜平安,又讓莊稼免受蟲害,祈求今年五谷豐登。
- 剃龍頭: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孩子大人都剃頭,討個好彩頭?!?二月二可是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理發(fā)店門庭若市的好日子,排成長龍的人們在等候理發(fā),也期待著在這天剃頭理發(fā)會讓自己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一年都有精神頭。
除此以外,女人們在這天不要做針線,以免“刺龍眼”;男人們也不要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招致旱災之年;也不要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
二、吃“龍”食
1:各種各樣的龍食
在清末的《燕京歲時記》中說道:“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zhí)ь^。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在二月二這天,為了圖吉利,幾乎所有的吃食都與龍有關:面條為“龍須面”;水餃為“龍耳”、“龍角”;米飯為“龍子”;煎餅要烙成龍鱗狀,為“龍鱗餅”;面條、餛飩一起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叫做“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吃雞蛋叫做“龍蛋”;吃桂圓叫做“龍眼”(當然桂圓本身也叫龍眼)。
除了以上的“龍”食,還有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美食:比如北京人在這一天吃驢打滾寓意著“財源滾滾”;山東人吃炒黃豆,寓意著地里的害蟲就會少,今年必定五谷豐登;河南人吃涼粉也是寓意著平安豐收。
2:龍食代表之一“春餅”的2種懶人快速做法
北方人常吃的“春餅”,即“食龍鱗”是二月二的特色美食,人們在家里、飯館都會吃春餅,用薄薄的春餅包裹著豆芽、韭菜、土豆絲、菠菜、雞蛋、豬頭肉……咬上一口,既沾了“龍頭”、“龍鱗”的“龍氣”,又夾帶著春天時令蔬菜的氣息,可謂是營養(yǎng)、美味又滿足。用燙面先和面、然后搟餅、再蒸制做成的春餅是家常主要做法,下面,我來推薦二道懶人快速的制餅方法,用面粉、玉米面為食材,做出來的春餅皮薄又有韌性、而且省時間。
懶人快速春餅做法I:
原料:面粉200克,清水210克左右,食鹽2克,食用油適量。
制作方法:
步驟1:碗中倒入200克面粉,再加入2克食鹽,然后慢慢倒入210克清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直到攪拌均勻、沒有面疙瘩。提起筷子,面糊能粘在筷子上。然后蓋上蓋子,醒面25分鐘。[此步注意:面與水的比例1:1.1左右,提起筷子,面糊不是呈流水狀,而且能粘在筷子上的有一定的張力,這樣的面糊才行。]
步驟2:火上坐平底鍋,開最小火,鍋熱后,用勺子舀半勺面糊,倒入鍋中,然后用面板迅速將面糊刮開刮勻成一個圓的薄餅即可。
步驟3:1分鐘左右,等薄餅變得透明時,翻個面,繼續(xù)烙1分鐘,等餅的邊緣稍有翹起時,春餅就做好了;按照此方法將所有面糊做出春餅即可。
懶人快速春餅做法II:
原料:春餅機,細玉米面1碗,雞蛋1個,清水3/4碗,食鹽2克,黑芝麻、食鹽、食用油適量。
制作方法:
步驟1:碗中倒入1小碗細玉米面,再打入1個雞蛋、2克食鹽、少許黑芝麻,然后向碗中慢慢倒入3/4碗清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直到攪拌均勻、沒有面疙瘩。然后讓面糊靜置15分鐘。[此步注意:用春餅機制作春餅,面糊不宜太稀。一般來說:面:水=1:1.25左右;面粉:雞蛋:水=1:1:0.75 這樣的比例比較適宜。]
步驟2:打開春餅機的電源,預熱后,讓春餅機沾上面糊。
步驟3:半分鐘左右,春餅邊緣有些卷起時,倒置春餅機,春餅便自動落入盤中。按照此方法將所有面糊做出春餅即可。[此步注意:使用春餅機,只需沾上面糊,不用翻面,待春餅熟后,倒置春餅機,春餅便自動落下(或用筷子輕輕一撥即落),非常省時省事。]
三、拜地公
- 二月二,還是土地公的生日,在過去,土地神被稱為“社神”,“社”字拆開即為“示+土”,凡文字中帶有“礻”字旁的字或詞語,絕大多數(shù)都是與祭祀有關;“社會”,也就是祭祀土地公的集會。人們會在這天祭拜土地神、或者去土地廟燒香求愿,祈求平安、無病無災、五谷豐登;同時,人們也不會在這天動土、以免驚動、冒犯了土地神。
- 土地公和電視劇《西游記》里面的被孫悟空用金箍棒一戳地就跑出來的又矮又小的“土地佬”的形象不同;在我國民間,有句古話:“有土斯有財”,也就是說:土能生財。所以,土地公也被認為是“福神”和“財神”的化身,更是人們的“保護神”。人們的出入平安、生意興隆或者農作物豐收等與土地相關的事務,都是土地公的職責范圍,祭拜土地公也寄托了人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在我國和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qū),奉祀土地公的習俗比較普遍。
明天就是二月二了,有學者說:在二月二的習俗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以北方人祭祀龍神為主的龍?zhí)ь^祭祀等活動,南方人祭祀社神(土地公)的不同發(fā)展軌跡的習俗活動。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許多習俗已經被淡忘或者不復存在,但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沒變。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