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之高全國聞名,江蘇省內(nèi)經(jīng)濟最厲害的是蘇州市。在2020年GDP百強城市中,蘇州排行全國第六??纯磁旁谔K州前面的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除了直轄市就是省會或者特區(qū),可見蘇州經(jīng)濟之強??烧l能想到,蘇州竟然沒有飛機場,坐飛機只能去臨近的上?;蛘邿o錫?,F(xiàn)在很多三線城市都有機場了,實在讓人想不通,蘇州為什么會這樣?

蘇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是長江三角洲城市中的一員,北臨長江、東接上海,南鄰嘉興,西連無錫。蘇州地勢低平,這里水網(wǎng)密布,河湖眾多,有著名的太湖等等。有一個吃貨們都很熟悉的湖,陽澄湖也在蘇州境內(nèi)。蘇州55%的土地為平原,土地肥沃,農(nóng)業(yè)發(fā)達,“蘇湖熟,天下足”,蘇州自古有“天下糧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歷史悠久,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商朝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想傳位給三子季歷,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主動避讓,來到江南梅里,后來在蘇州一帶建立吳國,也叫勾吳,史稱“泰伯奔吳”。春秋時期,吳國成為一方霸主。

唐朝安史之亂后,詩人張繼避亂蘇州,曾寫下一手膾炙人口的詩《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是蘇州的古稱,因城西姑蘇山而得名。相傳大禹在太湖治水時,助手“胥”立了大功,被尊為“水平王”,封在這里,后來這一區(qū)域就以胥為名,稱“姑胥”。“姑”在吳語中是發(fā)聲詞,無實際意義,“胥”和“蘇”同音,后來姑胥慢慢地就演變成了姑蘇。隋朝時,隋文帝楊堅滅南陳后,改吳州為蘇州,此為蘇州之名始現(xiàn),蘇州的“蘇”就是取自“姑蘇”。

明清時期,蘇州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眾多,非常繁華。以明朝為例,1393年蘇州府人口235萬人,當時都城所在的南京應(yīng)天府才120萬人,歷史上經(jīng)濟發(fā)達的揚州府也才73萬人,都遠遠低于蘇州。清朝時,由于工商業(yè)非常繁榮,蘇州和北京、漢口、佛山并稱天下四大聚,蘇州是江南工商業(yè)中心,至少在道光帝之前是這樣。上海剛崛起的時候,曾經(jīng)號稱“小蘇州”,可見蘇州之經(jīng)濟實力強勁早已有之。

圖-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真的很難想象,像蘇州這么發(fā)達的城市竟然沒有飛機場,肯定不是沒錢修,只是暫時沒必要修。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蘇州附近已經(jīng)有很多機場了,如上海虹橋機場距離蘇州市中心約80公里,這樣的距離并不算太遠。稍遠點還有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距離蘇州市中心約130公里。

圖-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另外,還有距離蘇州更近的機場——蘇南碩放機場,位于無錫境內(nèi),距離蘇州市區(qū)只有約40公里,這和很多城市的機場距離自己市中心的距離都差不多。換句話說,單從距離上來看,蘇南碩放機場就和蘇州自己的機場沒什么區(qū)別。蘇南碩放機場原來叫無錫碩放機場,考慮到蘇州沒有自己的機場,碩放機場需要承擔(dān)一部分蘇州的民航需求,就改稱蘇南碩放機場了。其實可以看作無錫、蘇州共用一個機場,這種共用機場的情況在江蘇并非唯一,如揚州泰州機場就是揚州和泰州共用的機場。

圖-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總之,蘇州不是沒有修建機場的經(jīng)濟實力,只是由于距離無錫、上海太近,而且兩地都已有機場可以服務(wù)蘇州,滿足其民航運輸需求,暫時就沒有太大必要浪費資源去建新機場。如果未來確實有需要,相信蘇州很快就可以修建自己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