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jié),是吃羊肉的好時節(jié)。在寒冷的天氣里,我特別喜歡和家人朋友圍坐在餐桌旁,來個涮羊肉。被切成薄片的羊肉,放入鍋底中涮熟,撈出來鮮嫩多汁,再蘸上自己喜歡的醬料,那叫一個香。不少朋友會選擇去菜市場買羊肉,再回家自己烹飪,其中羊腿肉,是經(jīng)常會
秋冬季節(jié),是吃羊肉的好時節(jié)。在寒冷的天氣里,我特別喜歡和家人朋友圍坐在餐桌旁,來個涮羊肉。被切成薄片的羊肉,放入鍋底中涮熟,撈出來鮮嫩多汁,再蘸上自己喜歡的醬料,那叫一個香。

不少朋友會選擇去菜市場買羊肉,再回家自己烹飪,其中羊腿肉,是經(jīng)常會被買到的羊肉部位。一只羊有4條腿,自然有前腿和后腿之分。有些朋友認為,既然都是羊腿肉,口感應該差不多,其實這是個誤區(qū)。
買羊肉的時候,大家切記要分清“前腿”和“后腿”,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還不少,買錯了不但難吃還費錢。接下來,懶喵就教大家區(qū)分羊肉的前腿和后腿,并跟大家聊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一起來看看。
買羊肉,怎樣區(qū)分“前腿”和“后腿”?
在挑選羊肉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會從外觀區(qū)分羊的前腿和后腿。大家可以參考下圖:
從上方的羊肉分割示意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自然狀態(tài)下,羊前腿是向后彎曲的,羊后腿是向前彎曲的。如果我們嘗試著掰羊大腿和羊小腿之間的關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掰的是前腿,大腿和小腿能掰成一條直線狀;如果掰的是后腿,則做不到,除非掰斷。
除了能從腿形上辨別羊肉的前腿和后腿外,我們還可以從羊腿的個頭大小和肉質分布情況來做區(qū)分。
羊前腿的個頭通常要小一些,前端較扁平,瘦肉和肥肉的占比大概在2:1左右,以瘦肉居多,基本上沒啥筋膜。羊后腿的個頭要比前腿大一些,前端圓潤肉多,肥瘦比例差不多,肉中夾著筋,筋肉相連,還有筋膜。
因此,從外觀上區(qū)分羊肉的前腿和后腿,我們可以從3個角度出發(fā):
一看羊腿的彎曲方向:向后彎的是前腿,向前彎的是后腿;
二看羊腿的個頭大小:同只羊的羊腿,后腿要比前腿大一些;
三看肉質分布情況:前腿瘦肉多,筋較少,后腿肥瘦差不多,筋膜多。
“羊前腿”和“羊后腿”啥區(qū)別?
在學會區(qū)分羊肉的前腿和后腿后,相信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它們之間究竟有何區(qū)別?應該挑哪種好?下面,懶喵就從口感和適合做法這兩個角度出發(fā),來給大家做個對比。
羊群在日?;顒訒r,前腿的運動量要更大一些,后腿主要起到支撐的作用,所以羊肉的前腿肉比較緊實,肉質也更加細嫩。同時因為沒有夾著韌性較強的筋,烹飪起來也比較方便。如果喜歡吃肉質較嫩的羊肉,或者打算做炒羊肉、烤羊腿、涮火鍋的朋友,一定記得挑羊前腿肉。
羊后腿肉中夾著韌性較強的筋,同時還帶有筋膜,需要烹飪的時間較長。從口感鮮嫩度來說,也比不上前腿肉。如果買的是羊肉的后腿肉,更建議大家用醬、鹵、燉等耗時較長的做法,這樣羊肉才能燉爛。
因此,從口感和適合做法來說,羊前腿的肉質要更嫩一些,筋膜較少,比較適合小炒、燒烤或涮火鍋等耗時較短的烹飪做法;羊后腿肉筋相連,適合醬羊肉、鹵羊肉、燉羊肉等耗時較長的烹飪做法,這樣才能咬得動,吃起來也有嚼勁。
【懶喵心得】
通過上面的一番對比,在買羊肉時,究竟應該挑前腿好還是后腿好,相信大家也心中有數(shù)了。首先,我們要學會從外形上去區(qū)分羊肉的前腿和后腿。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烹飪需求去挑選羊肉。
如果你打算做小炒羊肉,或者拿來涮火鍋,肯定是肉質細嫩的羊前腿肉更好一些;如果你打算拿來燉羊肉,或者做醬羊肉,那肯定是肉筋相連、有嚼勁的羊后腿肉更好一些。如果買錯了,比如買來羊后腿肉做小炒羊肉,那你可能會炒出來一盤咬不動的羊肉,難吃還費錢。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隨手點個關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