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人問浮漂的選擇,有些釣友甚至直接發(fā)兩張圖片過來,問:小飛幫我看看,這兩個浮漂選哪個更合適。這樣的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無論是浮漂也好、魚竿也好,或者是其他釣具的選擇,都是得根據(jù)魚情來的,我不了解你那邊的魚情,怎么能“對癥下藥”呢?但是
經(jīng)常有人問浮漂的選擇,有些釣友甚至直接發(fā)兩張圖片過來,問:小飛幫我看看,這兩個浮漂選哪個更合適。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無論是浮漂也好、魚竿也好,或者是其他釣具的選擇,都是得根據(jù)魚情來的,我不了解你那邊的魚情,怎么能“對癥下藥”呢?
但是說到“魚情”二字,可能有的人更糊涂了,尤其是新手釣友缺乏經(jīng)驗,對魚情沒什么概念,說多了反而覺得是故弄玄虛,把釣魚這事復(fù)雜化了。那好,今天我就盡可能用簡單的話來講講浮漂的選擇。

浮漂的選擇首先看吃鉛量
記住,浮漂最重要的是吃鉛量,其他的參數(shù)包括長度、材質(zhì)、漂型、價格等等都得往后排。雖然這篇文章重點(diǎn)講的是漂型,但我不想釣友們誤會,選漂第一件事就是吃鉛量!
吃鉛量多少合適?你就考慮三點(diǎn),第一竿長、第二水深、第三魚個體大小。竿越長、水越深、魚越大,那么吃鉛量就越大,反之則小。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三點(diǎn)之間不怎么會形成矛盾,比如魚竿長一般都是釣大魚,而大魚大多也在深水,所以吃鉛量肯定偏大。
如果這三點(diǎn)要排序,第一看魚竿長度,魚竿短于4.5那就還好,因為小漂也能拋,但魚竿越長越不好拋,此時一定是配大漂。比如冬季釣鯽魚得用長竿,即使鯽魚屬于小體型魚,但也得配大漂,否則都不出去。
排第二是水深,尤其是水深超過二三米,那么小漂就繃不直主線,同樣的,即使你釣的魚不大、用的竿不算長,但釣深水還是得用大漂。
至于魚的個體,我以鯽魚代表小體型魚,用鯉魚代表大個體魚。常規(guī)情況釣鯽魚,魚竿不長水不深,那浮漂吃鉛2克以下,而釣鯉魚常規(guī)魚竿大于4.5,水深大于2米,所以浮漂吃鉛一般2克以上,其實我更建議考慮3克以上。
一定要記住2種漂型,第一是短腳長身長尾漂
這是傳統(tǒng)的底釣漂,最開始用的就是這種浮漂,一般野釣我都推薦用它,黑坑偷懶釣一些老滑魚什么的也會用到。如果是釣鯽魚,那就選“細(xì)長身”,就是身子不但要長還要細(xì),這樣在水中下頓上頂時的水阻更小,出口就會大。而棗核漂,無論是圓棗核還是長身棗核,在其他參數(shù)差不多的情況下,出口肯定沒有細(xì)長身夸張,因為棗核漂漂身的橫截面積要比細(xì)長身大,因此運(yùn)行的阻力大。
冬天是魚口最弱的時候,要想放大信號一般都是用的細(xì)長身。大家都知道阿盧浮漂很靈敏,釣小鯽魚尤其是輕口魚很好,但不僅僅是選個貴的漂就好,或者選個蘆葦漂就好,同是阿盧,對比棗核與細(xì)長身兩種漂型,同樣吃鉛、調(diào)釣合理的情況下,肯定是細(xì)長身出口更夸張,用過的都知道。釣小鯽魚用細(xì)長身,釣大魚怎么辦?只要加粗漂身就行,也就是用短腳長身長尾但漂身比較粗壯的漂即可。
第二種是棗核漂,這種漂型適用范圍比較廣
棗核漂的又分很多種,有些圓球型的、有些梭型的、有些上寬下細(xì)的。比如下面這張圖,漂盒的下半部分都屬于長腳短身長尾的“棗核漂”,可是形狀卻又不完全一樣,有些身子長有些身子短,有些兩頭尖中間鼓、有些上面粗下面細(xì)。
理論上說,漂身形狀不一樣的漂,出口肯定不同,但是這個“不同”究竟有多不一樣呢?其實對于咱們作釣來說,區(qū)別并非特別明顯。所以說就不需要去研究那么多,尤其是野釣,更不需要把這么多形狀的漂買個遍,其實也買不過來,因為太多了~
不過長腳短身長尾的浮漂,相比上面那種短腳長身長尾的漂,那是完全不同,所以我才用這兩種對比舉例。兩者最大區(qū)別是,上面那個翻身到位快主要釣底,而長腳短身長尾的棗核類型的漂,不但可以釣底還能兼顧行程,因為他下降比較慢(漂身橫截面積大)、可以捕捉更多行程上的魚咬鉤的動作。
也正因為棗核漂的這個特點(diǎn),所以我認(rèn)為釣黑坑養(yǎng)殖魚比較合適,如果是野釣?zāi)敲丛诖杭径镜刃‰s魚不怎么鬧的時候且魚活性不好的時候更合適!
再說棗核漂,為什么野釣用的人那么多?
上面說到長腳短身長尾的漂最適合釣黑坑養(yǎng)殖魚,如果是野釣?zāi)蔷褪窃谛◆~不多且魚活性不好的時候用,黑坑就不說了,野釣在這樣的情況用是因為棗核漂下降緩慢,如果小雜魚多,豈不是更方便它們截口?
那有些人就要問了:為什么常規(guī)魚情下,也有很多人用棗核漂,甚至夏天小雜魚鬧得最歡的時候大家也用棗核。2個原因,第一是很多人是跟風(fēng),別人用什么他用什么,或者是漁具店老板推薦什么他就買什么,自己不是很懂;第二,我上面說的是“最合適”的情況,也沒說常規(guī)魚情一定不能用棗核漂,另外浮漂到位的快慢也不完全由漂型決定,也得看吃鉛量、水深等等。
釣魚很多事沒有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沒有說非得怎么樣,短腳的細(xì)長身漂一般都是釣底的這個沒異議吧?那如果我非要拿它釣浮、釣行程可以嗎?一定釣不著魚嗎?當(dāng)然不是!同理,棗核漂也是如此,而且棗核漂本身就可以釣底,只不過它也適合釣行程罷了,功能更多些!
總結(jié):
選漂先看吃鉛量,根據(jù)竿長、水深、魚體大小去選吃鉛量。如果你考慮到漂型,首先在短身和長身直接抉擇,以鯽魚鯉魚等底釣為主,建議考慮短腳長身長尾,無非是漂身細(xì)點(diǎn)和粗點(diǎn)。
如果你玩野釣也玩黑坑,或者經(jīng)常在一些深水垂釣,那么選擇長腳短身長尾的漂,你要是獨(dú)愛棗核漂,那就更不用說了。如果確定是選棗核,那就再看是選短棗核還是長棗核(其實接下去再細(xì)分差別就不是很大了)。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后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