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之后,蛋總寫了一篇文章,提到拜登的立場倒退,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美國將更加瘋狂地打臺灣牌。那篇文章中蛋總還談了拜登政府所謂的“護欄”,所謂的“風險管控”,他希望能確保兩國競爭不會轉向沖突,并保持溝通渠道暢通。護欄
11月16日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之后,蛋總寫了一篇文章,提到拜登的立場倒退,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美國將更加瘋狂地打臺灣牌。
那篇文章中蛋總還談了拜登政府所謂的“護欄”,所謂的“風險管控”,他希望能確保兩國競爭不會轉向沖突,并保持溝通渠道暢通。
護欄表面的意思就好比拳臺的護欄,護欄之內中美兩位選手有序競爭。但美國陰險就陰險在,他們企圖把我國的臺灣省放到護欄之外。
所以你看,拜登一面強調護欄,一邊猛打臺灣牌,而且打法是多種多樣的,一是自己上,二是讓自己的瘋狗上(比如立陶宛、日本)等。
自己上包括加大對臺軍售力度,給臺偽當局的所謂邦交國施壓,阻撓他們與中國大陸建交(比如洪都拉斯),軍艦過臺海,派政客竄訪臺灣,邀請臺偽當局參加拜登策劃的峰會。
這場峰會就是第一屆全球民主峰會、暨美國新冠突破死亡80萬人紀念會、再暨年度槍擊案死亡提前突破4萬、還暨印第安大屠殺啟動500周年、另暨黑奴抵美400周年慶祝大會。
蛋總還從義烏訂做了大紅條幅,預祝大會圓滿成功吧。大會即將于12月9日至10日以視頻的形式召開,目前白宮已經開始預熱氣氛。

咱們沒有跟病毒共存,也沒有大規(guī)模的疫情,更沒有殖民侵略史,美國也是知道的,所以很自覺沒有邀請咱們。
拜登已經明確邀請臺灣派人參加世界民主峰會,雖然沒敢邀請蔡英文,但依然有臺灣代表,這依然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也是公然為臺獨勢力張目。
我們也從軍事、政治和外交三個層面進行了反制。先說軍事上,咱不管國臺辦,反正解放軍的眼睛里是容不得臺獨的沙子。
最近,解放軍加緊了磨刀。11月28日,空軍有27架次多型戰(zhàn)機出現在了臺灣所謂“西南空域”,甚至穿越了巴士海峽。
運20加油機可以說是戰(zhàn)力倍增器。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國的殲20、殲16、殲10C和轟6N可以有更加長的滯空時間,可以有更感人的打擊半徑,夠到關島綽綽有余。
27架多用途戰(zhàn)機巡航臺海,意味著解放軍已經在為臺海作全方位的、立體的軍事斗爭準備,絕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幾只飛蛙。
值得注意的是,飛機的車牌號是20241,雖然不大可能是 2024年1月的意思,但我仍希望是。也希望運20已經有了241架……
值得注意的是,11月30日,福建省舉辦大面積停電應急演練,模擬超強臺風及外部破壞雙重因素疊加導致大面積停電事件。
臺灣問題也是一面照妖鏡,很多妖魔鬼怪現了原形。比如日本、立陶宛和澳大利亞,所以我們在外交層面也做出了反擊。
由于立陶宛允許臺偽當局設立辦事處,11月21日,中國把跟立陶宛的關系將為代辦級。領事服務業(yè)務也因技術原因,自25日起暫停。
為什么沒有斷交?第一,我們要服務當地僑民;第二,立陶宛這個茅坑我們能占還是要占著,不管拉不拉屎,斷交便宜了臺獨勢力。
11月23日,中國召開環(huán)立陶宛朋友圈會議,討論如何用好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擴大經貿投資規(guī)模,把務實合作做深做實。
11月26日,德國聯(lián)邦鐵路公司成立了新的子公司,來實現中國與18個歐洲國家之間的直接貨運連接。但與此同時,中歐班列不再經停立陶宛。
立陶宛等國在臺灣問題上上躥下跳,主要是受了美帝的指使。就在立陶宛允許臺偽當局設立代表處的第二天,立陶宛與美國簽署了一項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xié)議。
為什么是立陶宛?因為立陶宛是小型犬啊,只需要少量狗糧即可操控。而且立陶宛脾氣暴躁,極度缺乏安全感,就像泰迪那樣。
但地主家的狗糧其實也不多了,美國并沒有多少實力收編全世界的流浪狗,而地球村的村民,也沒幾個愿意看美帝臉色的了。
比如洪都拉斯11月28日的大選中,左翼候選人希奧瑪拉·卡斯特羅在大選中獲勝。雖然她受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但仍表示要同中國大陸建交,我們拭目以待。
相比軍事上的高壓,外交上的博弈,我們更希望看到國臺辦硬起來,與臺獨勢力做直接、堅決且徹底的斗爭。
國臺辦被罵了很久了,今年的11月終于出手了。先是在月初公布了頑固臺獨分子清單制度以及三個典型——蘇貞昌、游錫堃(kūn)和吳釗燮(xiè)。
國臺辦還公布了懲戒措施:第一,禁止其本人和家屬進入大陸及港澳,限制其關聯(lián)機構與大陸有關組織、個人進行合作,不允許其關聯(lián)企業(yè)和金主從在大陸謀利。
一旦上了清單,那么大陸方面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終身有效。需要注意,這個頑固臺獨分子清單上,絕對不止這三個人。
這個清單,參透了我國臺灣政治生態(tài)的的本質——資本主義金錢政治。臺灣省的經濟已經財閥化,政治家族化,媒體反智化,民眾弱智化(蛙化)。
臺灣省畢竟只有2300萬人,經濟上很容易出現地方性的金融寡頭和企業(yè)財團。韓國有五大財閥或十大財閥的說法,臺灣也有五大家族或十大家族的說法。
而資本主義選舉制度,最有利于大財團,因為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就是燒錢。燒錢多了嗓門就大,就能雇傭更多的人來催票掃票,就能賄賂更多的選民。
2020年的美國選舉,燒了140億美元,都夠聯(lián)想收五回破爛了,普通人哪兒玩得起。候選人為了募集資金,當然要跪舔自己的金主爸爸。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接受了人家的捐贈,就得替人家辦事。資本就這樣控制了政權,候選人成了資本家利益的代言人和變現的工具人。政治獻金本質是政商勾結。
我國臺灣省的選舉何嘗不是如此。李登輝干脆把政商關系堂而皇之的搬上了臺面,他甚至公開說,政府的責任就是替資本家賺錢。
2004年陳水扁當選花了20億臺幣(折合4.6億人民幣)。一個市議員差不多也要四五千萬,縣長都得一億起步。
如果考慮到村里長、縣長、市長、市縣議員、立法委員,四年一次的選舉差不多要花掉300億新臺幣。
臺灣的政客,往往有兩個賬本,一個是公開的,資金走選舉委員會,因為要向監(jiān)察部門報備,資金要規(guī)范;但更多的要走“后援會”或“某某之友會”,這個就是小金庫了。
按照臺偽當局的選舉規(guī)定,不得接受超額捐贈,不得接受虧損企業(yè)捐贈,不得接受陸企或外企的政治獻金,也不得接受政府工程相關企業(yè)的捐贈。但臺灣政客總是能繞過這些規(guī)定。
企業(yè)捐贈有上限,這對于財閥來說無所謂,哪個財閥旗下沒有幾十家甚至幾百家子公司甚至孫公司,臨時注冊公司也不費勁兒,所以這一條形同虛設。
臺灣政客還違規(guī)接受來自日本和美國的資金支持,但是這個錢不能進入選舉辦公室,而是進入到了臺獨團體之中。
比如日本在臺灣組織了 “日臺友好懇談會” 、“21世紀委員會”、 或者把錢給“李登輝之友會”和“陳水扁之友會”、“小英之友會”,來支持臺灣某些政客的選舉。
承接官方工程的公司,更要積極政治獻金了。不搞政治獻金,企業(yè)怎么能拿到政府項目?不僅要搞政治獻金,而且要兩頭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