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艾路艾魯創(chuàng)作立場聲明:無利益關系,僅作筆者的干貨知識分享,帶你從專業(yè)(偽)的角度了解牛排選購那些干貨知識,下次買牛排不要再踩坑啦!前言本文主要寫給對牛排選購存在一定疑問的朋友,問題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艾路艾魯
創(chuàng)作立場聲明:無利益關系,僅作筆者的干貨知識分享,帶你從專業(yè)(偽)的角度了解牛排選購那些干貨知識,下次買牛排不要再踩坑啦!
前言
本文主要寫給對牛排選購存在一定疑問的朋友,問題來源主要是剁友群剁友和文章評論區(qū)。相信大家都對牛排科普文里大侃各國牛排分級,原切合成整切調理這類知識感到厭倦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認真講講牛排的選購知識。
一般來說艾路在群內給剁友們安利牛排的時候,總會稍微做一下講解,告訴大家選購理由和優(yōu)缺點,讓剁友們能“買個明白”。所以本篇在講選購知識之余,也會順帶著推薦一些我平時買得比較多的牛排/牛肉。

以“假和牛”事件為引子
隨著最近網(wǎng)絡上“假和?!笔录l(fā)酵,我開始意識到很多人其實對牛排和牛肉的知識一知半解。不僅僅是牛肉這個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知識盲區(qū)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體驗上的“坑”——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和知識,往往會選擇錯誤的食材或者使用錯誤的(烹飪)方法,導致“踩坑”,收獲不良體驗。
現(xiàn)在和牛自助鬧出來的這件事情其實已經(jīng)比較清晰了,這里不談其他“作假”只說牛肉。
商家用的是不是和牛?
是的。雖然監(jiān)管曝光商家用的并不是他宣稱的“澳洲和?!保珡囊曨l可以看到商家使用的也是老美的極和牛。了解和牛的都知道,老美的極和牛也是有口皆碑了。雖然店家在選品上有偷天換日的嫌疑,但不可否認人家用的確實是和牛,而且還遠不是所謂的“廉價牛肉”。艾路猜測可能跟中澳貿易惡化有關,因澳洲和牛貨源緊缺才不得已換上極和牛。
那和牛就一定是我們認知里,雪花極其密集,豐腴可口的樣子嗎?
可以說這個問題就是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我發(fā)現(xiàn)很多朋友對待牛排都是“唯雪花論”。
并不是。店家用的和牛應該是牛臀牛霖這個部位,這些部位雖然長在和牛身上,但它們卻不是脂肪的富集地,無論是賣相,口感,還是價格相比其他精品部位是相差甚遠的。
▼你想象中的和牛,是不是就應該得是這個樣子?
所以,牛肉的價格其實是很直觀的,你花什么價格就能買到什么肉。200元/位和牛自助自然不會給切眼肉,板腱腹心這些比較叫好又叫座的部位也是限量供應,更多的自然就是牛后四件大小米龍這種廉價部位啦。
▼200的自助火鍋給你用這種部位?別想太多了~
好了,這件事就說到這里,下面進入正題,我們來開講牛排選購的一些干貨知識。
目錄
牛排定級的陷阱:雪花、等級、產(chǎn)區(qū)、谷飼天數(shù)
關于牛種,和牛和安格斯牛哪個更好?
牛排產(chǎn)區(qū)之間的鄙視鏈——各個產(chǎn)區(qū)的特點介紹
即使是同一個部位,你買到的牛排造型也不盡相同,原因都有哪些?
我買的牛排怎么五顏六色的?牛是吃了彩虹嗎?
牛排的風味來源與焦化層什么關系?為什么我很難煎出焦化層?
關于牛排定級的“陷阱”
關于牛排的分級,相信稍微了解過牛排的都知道。大部分牛肉出口大國都會有一個分級法,比如澳洲、美國、日本、新西蘭等國都對牛肉等級做了非常詳細的分級。
【等級越高,肉越漂亮,越好吃】是這樣嗎?還真不一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在購買牛排的時候有過這樣的情況:買了一塊M3級別和M5級別的眼肉(或者西冷),他們的雪花相差無幾,甚至M5的雪花還要比M3稍稍遜色一點。
▼只看雪花的話,牛小排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如果按牛排的定級法看,它隨隨便便能達到很高等級。
肯定有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這其實是正?,F(xiàn)象。要知道,牛的分級一般是11-12肋切開的眼肉的狀態(tài)作為整頭牛所有可以用于評級的部位的標準。牛作為一個活體,他的脂肪分布是不可預測的,可能在11-12肋直接切開它能呈現(xiàn)很漂亮的雪花,達到M5等級,但繼續(xù)切開前面一點的位置就只剩下M3標準的雪花了。當然,反過來達到M7水準也不是不可能,總而言之就是一個概率問題(像開盲盒)。
▼所以這塊肉的等級有人來猜一下嗎?
上面說的這種“中獎”的情況一般比較多出現(xiàn)在我們買的切片牛排上,買單塊牛排的消費者經(jīng)常會碰見這種情況。有些不靠譜的商家還會出現(xiàn)用M3里比較漂亮的肉來當M5級別的賣,往往可以騙到不少只看雪花和級別的消費者。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雪花越漂亮,不一定等級就越高。
那么問題又來了:雪花漂亮不一定等級就高,那會不會就比雪花不那么漂亮的高等級更好吃呢?
答案同樣是否定的。雪花會騙人,但很多時候谷飼天數(shù)和產(chǎn)區(qū)不會,幾乎可以說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塊牛排好吃與不好吃。在牛排里等級越高,谷飼天數(shù)就越長,通常也就更好吃。經(jīng)過了足夠時長的谷飼,牛肉的纖維會變得更嫩,奶香也會更加濃郁。所以,除了雪花和級別,我們更應該關注谷飼天數(shù)和產(chǎn)地,購買的時候選擇谷飼天數(shù)更高和更優(yōu)質產(chǎn)地的牛排。
高谷飼天數(shù)+優(yōu)質產(chǎn)區(qū)=超優(yōu)質的牛肉
這幾款都是狗東自營牛肉的天花板了,極和牛和澳洲和牛都是高品質的代表,基本上沒有太多可講的,想嘗試高等級牛排的話,就選擇這幾款吧~
萬馨美國牛排金標SRF極和牛厚切西冷M9+300g谷飼500天超大塊厚切和牛西冷臻選牛排高端雙人餐
萬馨 美國牛排 金標SRF極和牛厚切眼肉M9+300g 谷飼500天 超大塊厚切和牛眼肉 臻選牛排 美牛天花板
Tender Plus 天譜樂食 澳洲黑毛和牛m9西冷牛排 200g
安格斯牛與和牛區(qū)別是什么?選哪個?
我們常見的用于牛排制作的肉牛都有安格斯牛和和牛。相比較而言,安格斯牛是比和牛更優(yōu)質的牛排肉牛;但是就雪花而言,安格斯牛是比不上和牛的,也就是直觀的沒有和牛漂亮。
▼黑安格斯牛
安格斯牛的肉纖維相對較粗,吃起來更有“吃肉”的感覺,有十足的纖維感和肉汁,適合大塊吃而不容易膩,將牛排作為正餐的減脂人群優(yōu)先選擇安格斯牛。
和牛得益于牛種優(yōu)勢和高谷飼天數(shù)的加成,在雪花呈現(xiàn)上有天然的優(yōu)勢。肉間細密的雪花就是他的特點,擁有飽滿的油脂和奶香,初幾口很上頭,但吃多幾口就會有膩的感覺,更適合將牛排當做送飯的“配菜”的家庭。
▼黑毛和牛
而且由于和牛育肥充分,脂肪堆積足,會導致各個部位切面較大,電商固定重量的銷售模式下往往只能薄切——我們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賣的300g裝的安格斯眼肉通常是厚切,而300g裝的和牛眼肉卻只有薄薄一片。
▼通常和牛的橫截面都會比較大,但也是肉眼可見的漂亮
綜合而言,安格斯牛是更適合“做牛排”的牛種,說他是為牛排而生也不為過~而和牛我個人認為更適合切薄片,用于烤肉或者火鍋等料理。
牛排產(chǎn)地的鄙視鏈
太長不看:買牛排優(yōu)先選澳美兩國的,加國俄國新西蘭為次選,南美最后考慮。
緊接上面所說的,除了牛種、谷飼天數(shù)之外,產(chǎn)地也是牛排選購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在我之前寫過的文章里面,評論區(qū)經(jīng)常有朋友問我:為什么不推薦南美肉?回憶了一下,這個問題少說也得有百來人提問過,頻率著實不低。
那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日常能買到的進口牛排都有哪些產(chǎn)地——澳洲、美國、加拿大、新西蘭、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等。不難看出,這些國家里有“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之分,實際上國力是否強大其實對于牛肉生產(chǎn)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因素,畢竟養(yǎng)牛是門技術活~
牛排的產(chǎn)地實際上是有著一條鄙視鏈的。
澳洲&日本:
鄙視鏈的頂端自然是澳洲和日本。澳洲大陸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氣候優(yōu)勢早就了廣闊的天然草場,使他成為了超贊的牛牛飼養(yǎng)地,同時悠久的飼養(yǎng)歷史也讓他有很成熟的飼養(yǎng)經(jīng)驗。澳洲養(yǎng)牛業(yè)以高度集中化的谷飼聞名,很多出品優(yōu)質牛肉的大廠都是澳洲的,這些廠通常以數(shù)字廠號為人熟知,例如243廠、1265廠、517廠等等。
日本則是精細化養(yǎng)殖的代表,因為地少,所以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品質極高。但由于少,自己人都不夠吃,出口的自然也是少之又少,因而我們也一般買不到日本的牛排。
澳洲口糧肉我推薦的品類:
澳洲肉推薦的這兩款都是厚度比較實在的,大致有2.5-3cm。農(nóng)夫好牛的這款西冷我回購很多次了,是非常不錯的厚切西冷,產(chǎn)自澳洲243廠,谷飼200天。萬馨沃牛這款安格斯眼肉則是高性價比之選,雖然同樣油花狀態(tài)比較一般,但味道和口感都不錯。
農(nóng)夫好牛 安格斯谷飼 西冷牛排 300g
萬馨沃牛 安格斯M3厚切眼肉牛排 250g 澳洲谷飼原切 牛肉生鮮 厚切牛排
隨著近年與澳洲的貿易關系惡化,近年的澳洲牛肉進口少了很多,也直接影響到牛肉價格,水漲船高。不過畢竟國家利益第一呀~吃不到澳洲的我就吃別國的唄!
美、加兩國:
鄙視鏈的中上游是美國。
作為牛肉消費大國,老美國內消耗量最大的牛肉其實是澳洲肉,本國肉雖然質量也不錯,但老美民眾更偏愛澳洲牛。老美的飼養(yǎng)模式比較粗放,養(yǎng)殖規(guī)模小而散,但在定級和出廠倒是十分嚴格,所謂的寬進嚴出導致了他們的肉品質很是穩(wěn)定,也有不少大廠,比如大名鼎鼎的JBS廠。
由于是全程玉米谷飼,育肥效率高且能賦予牛肉獨特的香甜感,所以論奶香風味,老美的肉表現(xiàn)是非常優(yōu)秀的。
美國推薦的口糧肉:
老美這兩年進口肉多了起來,這兩款白楊嶺牛肉產(chǎn)自JBS的969廠,采用純血安格斯牛200天谷飼,品質非常不錯~
萬馨美國安格斯西冷牛排250g白楊嶺牛肉谷飼原切choice牛肉同澳洲M5+谷飼200天以上雪花牛排
萬馨 美國安格斯 眼肉牛排250g 白楊嶺牛肉 谷飼原切choice級 有機谷飼200天以上 同澳洲M5+級 雪花牛排
加拿大作為高緯度國家,氣候比較寒冷,算不上牛排的優(yōu)質產(chǎn)區(qū),所以其實他在鄙視鏈上處于中游偏下的地位。雖然養(yǎng)殖相對粗放,氣候寒冷導致牛肉油脂存積不豐富,但加國的牛肉還是很不錯的,多汁且肉香足,典型的“我丑但好吃”。
但美加兩國養(yǎng)殖的牛肉有一個問題:他們允許使用瘦肉精。這點其實是很嚴重的扣分項,但由于我國不允許進口使用瘦肉精的肉源,所以僅批準了部分無瘦肉精添加的廠進口肉源,正規(guī)渠道的肉品我們是可以放心選購的(大家相信國家和海關啦)。
加國口糧牛肉推薦:
加拿大的肉普遍“顏值”不夠,但實際上肉的風味還是不錯的,價格也相對實惠,我比較推薦預算稍低的或者對雪花沒那么深執(zhí)念的人入手。
味詩芙 加拿大AAA級西冷原切牛排200g 谷飼200天 安格斯牛肉 進口生鮮 雪花牛扒 健康輕食
萬馨沃牛安格斯AAA菲力牛排200g加拿大谷飼原切安格斯牛肉谷飼200天以上
新西蘭:
同作為大洋洲產(chǎn)區(qū),擁有天然大草場的優(yōu)勢。
以前的記得在哪里看過科普說新西蘭是沒有谷飼牛的,全是草飼,但似乎最近開始隱約能見到新西蘭谷飼牛的影子。新西蘭并不是牛肉出口大國,相比于肉牛,新西蘭其實更多是以奶制品聞名,也就是說奶牛居多。相較澳洲的草飼牛,新西蘭的牛肉風味要更足一些(也就是牛腥味),不喜歡“牛味”的可能要慎選??傮w上新西蘭牛的名氣不夠澳日美等國,在鄙視鏈處于中下游。
俄羅斯: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以前我們好像都沒見過俄羅斯的牛肉?近兩年好像突然變多了。確實,以前我們是基本不進口俄羅斯肉的,但隨著疫情,全球的肉品供應鏈經(jīng)歷了大洗牌,我國批準了俄國幾個廠家的出口,俄羅斯也正式加入到了我們的牛肉進口團里。
同屬高緯度地區(qū),俄羅斯的肉普遍谷飼天數(shù)都要高一些,但他們肉類的出品與他們“戰(zhàn)斗民族”的稱號有很深的聯(lián)系——豪放。開俄羅斯的肉就像開盲盒一樣,往往打開來就是會給你驚喜(或者是驚嚇)。不過俄羅斯的肉味道一言難盡,肉香相對寡淡,雖然看著漂亮并且還有250天谷飼打包票,但有時候吃起來就是有種“圖文僅供參考”的被騙的感覺。
想嘗試的可以看看下面這款,畢竟價格擺在那,250天谷飼也確實不錯。(不過據(jù)說俄羅斯有虛標現(xiàn)象)
天譜樂食俄羅斯育肥250天黑安格斯眼肉原切牛排250g厚切牛排谷飼肋眼牛排生鮮牛肉
南美各國:
作為鄙視鏈底端的存在,為什么是底端呢,首先肯定是不夠好吃。
南美以巴西、烏拉圭、阿根廷為主要牛肉產(chǎn)地和出口國,毫無疑問他們的環(huán)境優(yōu)勢也是非常突出的,潘帕斯草原的名氣可不是蓋的~
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些牛肉產(chǎn)區(qū)里,南美國家的發(fā)展水平是相對比較“落后”的,雖然他們普遍擁有大型天然草場的優(yōu)勢,但在養(yǎng)殖方式和育肥環(huán)節(jié)相對比較粗放,也存在一定抗生素濫用的風險。最主要導致我以前寫文不推薦的原因還是新冠病毒檢疫的問題,去年幾乎所有凍品病毒檢測出現(xiàn)殘留的產(chǎn)品都是來自南美產(chǎn)區(qū),不免讓人擔憂那邊的檢疫。
▼時不時爆出的瘋牛病病例也讓人有所擔憂
雖然南美肉可能存在安全問題,也不好吃,但也有他的優(yōu)勢——便宜。價格相對于美澳來說,真的是賊便宜,國內進口量也是非常大的。價格優(yōu)勢讓他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口糧品,新手剛嘗試煎牛排的時候,購入比較低級實惠的南美肉也是可以的,能大大降低學費。在南美各國里面,阿根廷和烏拉圭的牛排是口碑相對比較好的。
南美口糧推薦肉品:
南美肉以短期谷飼為主。雖然以前有價格便宜的優(yōu)勢,但自從今年價格上漲了之后優(yōu)勢好像也慢慢沒那么明顯了,打骨折的時候,喜歡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下面這幾款。
chunheqiumu 春禾秋牧 安格斯精選西冷原切牛排 300g
春禾秋牧安格斯精選眼肉原切牛排300g谷飼100天阿根廷牛肉厚切牛扒生鮮含料包
即使是同一個部位,你買到的牛肉造型也不盡相同
我們都知道牛排往往是一整條一整塊分切出來的。以眼肉為例,牛排前后連接的部位分別是肩胛上腦和西冷,所以眼肉牛排在前端和后端的造型上也會更接近這些連接部位,后端幾乎就是典型西冷樣的上肥下瘦了。
其他部位也是一個道理,我們要知道牛是一個活體,他的肉無論長勢還是造型都不是我們能人為控制得。所以當你買到的牛排跟你想象中有些不一樣時,很多時候是正常的。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牛肉的分切因素,每個國家在售賣眼肉時可能會有不同分切習慣。同樣以眼肉為例,老美的眼肉通常會整塊分切售賣,而澳洲則會以“眼肉芯”為主。
區(qū)別在于澳洲會去掉眼肉上蓋和側唇,只賣中心部位。這樣在以固定重量為主導的銷售模式下,往往澳洲的眼肉厚度會非常不錯,300g經(jīng)常能有2-3cm的相對厚切,對消費者比較友好。但如果是自定義厚度的話,我會更偏向老美的分切,眼肉上蓋和側唇其實口感都是非常不錯的。
▼老美很多眼肉是直接這樣分切的
▼西冷同理,后段的西冷由于靠近臀部,花紋不會特別漂亮
同樣,造型的不同還常見于菲力,這個部位也是誤解比較多的。菲力修完邊之后是比較細長的造型,中間粗壯,兩邊尖且細。我們很多消費者對于菲力都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菲力應該是圓柱形的一大塊,可能也是社交媒體上流行的惠靈頓牛排給大家造成的一個思維定勢。
▼大家印象的菲力是不是應該要這樣?
菲力的末端往往會以二合為一的方式進行分切——即在中間切下一刀但不切斷,然后將肉折起,起到增加橫截面的效果。所以購買菲力時碰到這種情況請不要太過驚訝,你只是買到了末端而已。
而剛剛說的圓柱形的菲力,用來做惠靈頓牛排的中段部分則有一個大家可能有所耳聞的美稱【夏多布里昂】,即菲力芯or菲力中段,口感最好。
▼菲力中段真的是絕品的存在!
當牛排呈現(xiàn)紅黃黑甚至是綠的時候,他在想些什么,我們又在想些什么?
你敢信,居然會有五顏六色的牛排?牛排是壞了還是品質不好?
別說,牛排身上出現(xiàn)這幾種顏色都是很正常的表現(xiàn),我們一個個來說。
紅色
牛排的紅色“血水”其實是肌紅蛋白的顏色,是肉汁不是血。
如果是血,經(jīng)過氧化他應該呈現(xiàn)暗紅色甚至接近黑色,而不會是這種鮮紅色。因為“血水“的緣故“外國屠宰牛不放血”這種典型的謠言也傳播開來了,實際上外國屠宰也放血的。
對鮮紅色感到不悅其實是我們飲食習慣形成的本能反應——喜歡吃熟的。牛肉的肉汁屬于那種“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會變得異常美味”的存在,非常建議嘗試一下~
當然全熟也不是不好,只是對于牛排而已很難做得“美味”。
▼全熟肉會變得“干巴”
記得有一個知乎答主說過他在美國餐廳要了一份全熟的牛排,點菜的大姐說了一句“噢,廚子要哭咯~”,其實人家想表達的意思是“全熟牛排很難做好吃,廚子會頭疼”。
黃色
為什么我買的牛排會有兩種顏色的差別:一些脂肪看起來偏黃,一些看起來偏白?
黃白,會不會是變質?并不。其實脂肪本身的顏色就是偏黃色的,黃色的脂肪一般代表我們買到了草飼牛。一般牛都是草料喂養(yǎng)的,這時候它的脂肪會呈現(xiàn)比較自然的淡黃色——
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谷飼,它的脂肪會慢慢從黃色轉變?yōu)榘咨?,白色的脂肪是牛排“奶香味”的來源?/p>
▼白花花的脂肪真的看著就很有食欲~
黑色
▼剛寫完就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牛排燒焦了會出現(xiàn)的顏色(誤)。
其實是說牛肉表面出現(xiàn)黑色,有時候我們將牛排從冰柜取出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它的表面顏色暗沉,而不是我們在商品宣傳圖上看到的那種BlingBling的鮮紅色。
這是由于肌紅蛋白缺氧造成的,一般我們把肉化凍后從真空袋取出,他的顏色會慢慢變紅。
并不是變質哦!
綠色
值友在群里問過我:為什么他買的牛肉泛綠光?
其實不止綠光,偶爾還會有金色和粉色的光,只是以綠色最為常見。光線充足的時候,肉的切面出現(xiàn)這類金屬光澤是光學的虹彩現(xiàn)象,肉類無論生熟,當纖維被刀切斷,纖維表面就形成了類似光柵的結構,在光的照射下會發(fā)生衍射效應,出現(xiàn)虹彩現(xiàn)象。
所以,同樣不是變質!注意了!
焦化層 & 風味?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首先講牛排的風味來源。
我們都知道,牛排的風味來源是焦化層……錯,其實是水分,牛排的水分才是他的風味來源。當然,這個風味并不是全指好的那種,酸味、腥味、香味其實都跟水分有關。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其實牛也是一樣,不同產(chǎn)區(qū)對牛的風味影響也是巨大的。
草飼牛肉的含水量比較大,容易摻雜腥味和酸味,因而他的風味也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得了的。反之,谷飼天數(shù)越高,他的脂肪越肥厚,水分也就越少,這種腥味和酸味自然而然也就被脂肪特有的奶香味蓋過去了。這種香味是讓人愉悅的,自然谷飼肉也就更受歡迎。
PS:其實羊膻味也跟肌肉纖維里面的水分有關。▼羊:你叫我?
因為水分對肉的影響大,所以我們在料理之前通常就會有一個“擦干水分”的步驟。擦得越干,焦化層就越容易出現(xiàn),接下來再談談焦化層。
焦化層是牛肉的風味來源(好的,其實這句話也是對的。),美拉德反應會讓肉的香味更好地發(fā)散出來,這也是我們會喜歡烤肉的原因,反應越劇烈,我們的味蕾神經(jīng)就越容易被挑動。
那如何煎出一個漂亮的焦化層呢?
除了盡可能地擦干水分,就是油!記住,大部分牛排煎制的時候,鍋里是要有點油的(肉表面最好也潤潤)。油脂除了可以讓美拉德反應更加劇烈,還可以幫我們調節(jié)溫度,讓受熱更均勻,讓肉在煎制的過程中更好地鎖住肉汁,保留風味。
PS:草飼牛肉上色會比谷飼牛肉上色快,要注意把握時間哦~
詳細的煎肉教程,可以看看我上次寫的這篇煎肉教程,相信大家會用得上的。
艾路今天吃什么 篇二:煎出一塊好牛排很難嗎?5000字長文加實戰(zhàn)教學,讓你不辜負每一寸肉前言牛排怎么煎?怎么煎出一份媲美西餐店的牛排?我做的牛排怎么老了?牛排熟度怎么把控……之前寫牛排推薦的時候,經(jīng)常會有很多人提出這些問題,在評論區(qū)要求我寫牛排煎制指南的值友也不在少數(shù),甚至在剁友群安利牛排時,也有不少剁友向我求助煎牛排的方法。今天這篇文就來寫寫關于牛肉煎制的全指南。每面煎2分鐘?不是這艾路艾魯|贊468評論129收藏2k查看詳情
結語
寫這一篇文其實是腦子一熱的想法,旨在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知道的牛排相關知識,為大家的選購起到掃盲的作用。但因為寫得比較快,所以可能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不準確的地方,如果有看到請指出,歡迎交流。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如果覺得本文對你的牛排選購有幫助的話,還請不要吝嗇小心心和小星星,給我點贊吧,感謝閱讀!